刚刚过去的6月11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本报近日刊登的《那街,那景,有多少被时光湮没》报道,触动了不少市民心底里那一份对城市过去的眷恋。
过去的已经过去,怀念的不仅仅是缅怀。在湛江新闻网论坛上,有网友抒写他对湛江的情怀:在祖国的版图上,湛江不是面积最大的、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却是最美的城市之一;碧海蓝天,充满活力,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是一种福气;时代在发展,湛江也在发展,在前进的步伐中,湛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鼓励、去创造。来吧!将点点滴滴历史风情的发现一并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爱我湛江,缅怀过去。这几年,我市不少市民、网友、学者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我们这座共同的城市——湛江。

留存的历史记忆
城市在改变,拆迁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见惯了分分合合的清拆,但有些建筑物的清拆,总有一股怀念在蔓延。
2007年2月16日,霞山湛新市场停业改建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记者与过千市民一道,陪伴她到停业前的最后一刻。湛新市场是霞山区当年最热闹的一座购物广场,尽管内部装修得比较简单,但一直是湛江人购买便宜服装最喜欢的市场之一,陪伴了湛江人多年。
获悉当天将是湛新市场最后一天营业后,大批市民蜂拥前去最后一次“帮衬”。拿着相机,记者不停地拍照:街道旁边挤满了品尝小吃的市民;市场内人头涌动,不少市民趁此机会来“执”便宜货;商铺的老板们那些张贴着大降价的字幅……一一被摄进镜头。
湛江晚报对湛江老字号的一系列报道反响热烈,林先生也是热心读者之一。他给记者发来电子邮件,从商业角度谈了自己作为一名湛江人的看法:“南华大酒店”的衰落有很多因素,但交通、停车不便,肯定是原因之一,政府可将南华市场改建成地下是停车场、上面为大型商场或住宅,将这块黄金地块盘活。
林先生认为,解决好这一带的交通和停车问题,盘活湛江老字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段路除了“南华大酒店”,还有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胜记酒楼”和“不夜天酒楼”。要盘活这些老字号,关键还得盘活它们周边的环境。如果将南华市场进行改造,必定对附近所有商业产生极大的刺激作用,带动赤坎中山二路的商业发展,重现赤坎“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