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我和机场同成长

一家三代机场人见证湛江机场发展

2022-03-17 13:5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黄康生 崔财鑫 文/记者潘洁婷 图/记者刘冀城

2022年3月14日,极普通的一天,目送完当天最后一班出港航班,湛江机场地勤服务部副经理黄鸿英长舒一口气,缓缓从机场候机室走向办公室。

航站楼距离办公室不过百米,慢行不过两百余步。晚风轻拂,机场里灯光点点,对黄鸿英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50年前,父亲黄国南从广州调任湛江,成为湛江机场的第一位航医,从那时起,黄鸿英便随父母来到湛江机场生活。21岁那年,从民航中专毕业的黄鸿英也入职湛江机场,开启了长达34年的机场工作之旅。50岁那年,黄鸿英的独生子徐星煜也加入湛江机场,成为自己的同事……

从幼年到青年到中年,黄鸿英的人生似乎都和机场交织在一起,与机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的家里,三代人的机场情缘一直延续着,以亲身经历见证了湛江机场的变迁,而湛江机场,也成为一家三代人的家族故事的见证者。

黄鸿英的父亲黄国南是湛江机场的第一位航医。

第一代机场人

父亲黄国南  体味空管酸甜苦辣

黄鸿英的父亲黄国南是湛江机场的第一位航医。

1972年,34岁的黄国南调离工作了8年的广州白云机场,来到湛江机场。直到1998年,60岁的黄国南从湛江机场退休。26年的工作历程里,黄南国见证了湛江机场从默默无闻到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

回忆起刚刚到湛江时的工作环境,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黄国南记忆犹新——“那时候的湛江机场设施设备都非常简陋。整个机场只有一栋小候机楼,一条跑道和几排家属平房。机场周围非常荒凉,周围都是小树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国南全家就住在机场里的家属平房里。“转眼几十年过去,湛江机场已经焕然一新,小平房都拆了,建起了现代化的航站楼。”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民航业刚刚萌芽,湛江机场航班非常少,很长一段时间里,湛江机场每天只有一个航班,30多位乘客。说起当时的工作,黄国南笑着说:“飞机飞来了,我们管一下,飞机飞走了,我们就在附近开垦荒地,种甘蔗、种花生。”谈笑间,黄国南轻轻叹息,直到退休前,机场都没有建起新航站楼,几十年间,他都在老旧的二层航站楼里办公。“我们老一辈机场人是酸甜苦辣都尝过了。那时候大家就想民航事业早日发展起来,机场能早日建起新的航站楼。”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乘着改革的东风,湛江机场的业务也在不断发展,机场的职工人数也随之增多,那时的黄国南常常在广州、湛江两地来回奔走,参与飞行员、乘务员的招聘工作。作为第一批机场人,黄国南见证了湛江机场发展最初的高光时刻。1984年、1994年,湛江机场先后两次迎来大规模改扩建,功能初成;1995年、1997年,机场对飞行区、航站楼进行扩建,形成了占地2700多亩的现有机场规模。

“我对湛江机场非常有感情,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有我们老一辈机场人洒下的汗和泪。我们也看着它从最初的一条航线到后来每天近百架航班进出港。”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黄国南一直牵挂着湛江机场的发展,关注着湛江吴川机场的建设,这两年间先后两次到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

“湛江吴川机场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能力比旧机场强太多了,随着湛江吴川机场的建成,我们湛江的民航事业又将迎来新的一次腾飞。作为老机场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说话间,黄国南的眼神满是坚毅和期待:“待湛江吴川机场启航的那天,我一定要到现场去,见证这辉煌的时刻!这也将是我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

30年前,黄鸿英从民航专科学校毕业后入职湛江机场。

第二代机场人

女儿黄鸿英  与机场共同成长

和父亲一样,黄鸿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湛江机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5岁那年,她随父母住进湛江机场的家属平房里,青春的岁月几乎都在那一栋小平房里度过。在小时候的黄鸿英眼里,湛江机场虽然离周边村庄很远,但那里是父亲工作的地方,也是自己的家。机场,那是家的代名词。

21岁那年,黄鸿英从民航专科学校毕业后入职湛江机场,成为机场气象台的新职工,她把所学的全部投入到了工作中。机场,成为她梦想起飞的地方。

作为机场二代,黄鸿英在湛江机场一干就是34年。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湛江民航飞速发展的时候,也是黄鸿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几十年间,黄鸿英在民航气象台、民航售票处、地勤服务部都留下了辛勤的身影。在34年的职业生涯中,黄鸿英见证了中国民航从生长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也见证了湛江机场从跟跑到腾飞的过程。

黄鸿英回忆,湛江机场的第一代航站楼只有两层,面积不过几千平方米,一楼是候机室,二层是机场职工的办公室。新世纪之初,湛江机场的新航站楼启用。“现在这座候机楼,和新机场比起来虽然差很远,但是在我们心中,候机楼还是高大的。”

时序推进,黄鸿英眼见着机场现有航站楼无法满足每天都在蹭蹭往上增长的客流。“湛江机场当初是按年吞吐量130万人次设计的,但到了2017年,机场的年吞吐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人次,高峰期日均出入港旅客达到上万人次。旅客多了,候机室有时连个空座位都找不到。我们迫切感受到机场现有条件已经跟不上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了。”

2017年,迁建湛江机场的消息传来,黄鸿英心里充满了期待。2020年3月,黄鸿英第一次走进湛江吴川机场在建现场,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新机场真容——“非常激动,也很自豪。”回想起与新机场的初次谋面,黄鸿英的喜悦溢于言表:“不久的将来,这座崭新的湛江机场将拔地而起,成为带动粤西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将为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机场的一分子,能在这样国际化的新机场里留下我的服务痕迹,我从心底感到骄傲。”

采访间隙,黄鸿英的工作电话不断,导致采访多次被打断,她抱歉地说:“对于通航企业来说,通用机场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能让航空器及时地“飞出去”且“飞得好”,这考验着湛江机场的各种保障能力及服务水平。每一次通电话背后,都是坚守岗位、兢兢业业的机场人。”

作为机场地面服务的大总管,黄鸿英所在的地勤服务部工作细碎繁杂,却一点马虎不得,她坚持每天的巡岗、检查,在航站楼和办公室间来来回回,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担起每一份职责。数十年间,黄鸿英早已成为了机场的业务能手。“湛江机场一路走来,从只有一条跑道的民航站建立,到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从通航时只有1条航线,航线突破50条……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无数民航人共同守护的结果。”

“也许你会说我见证了湛江机场的发展,但我觉得,是机场走进了我的人生。从孩提时期到参加工作,从初出茅庐到职场老手,从结婚到生子,这期间我一直没离开机场,我的人生每一个里程碑,都有湛江机场的一份温暖力量。”

今年10月,黄鸿英将结束自己的工作,迎来的退休日:她心中充满不舍:“在湛江机场工作了30多年,我是和机场一起成长起来的。新机场搬迁在即,不能因临近退休就有懈怠心理,我一定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发挥出机场人应有的工作职责。”

2017年,黄鸿英的儿子徐星煜也加入湛江机场,负责机场设备维护工作。

第三代机场人

外孙徐星煜  机场新兵全新启航

时光的轮盘走到了新世纪,老一辈机场人都已是华发丛生,而机场世家的接力棒也传到了第三代人徐星煜手中。

2017年,黄鸿英的儿子徐星煜也加入湛江机场,负责机场设备维护工作。

徐星煜小时候虽然不常到机场,但他却是听着外公和妈妈说着机场故事长大的,成为机场职工那一刻起,他心中便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虽然从前很少到机场来,但我却感非常亲切,在这里工作也很安心。”

这个勤恳、善良的90后小伙子继承了外公和妈妈的事业,也将职业美德发扬光大。与外公和妈妈相比,徐星煜的工作有很多新的内容和特点。作为机场设备维护组成员,他的岗位是24小时轮值制。工作之初,由于每次工作时长太长,他多少有点不适应,为了尽快调整好工作状态,他认真请教身边的前辈,吸取前辈的经验。

湛江吴川机场启用在即,徐星煜需要经常到新机场调试设备,一天下来常常已经疲惫不已。但他无论工作多忙,每天依然坚持学习:“新机场的规模更大,设备更新,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需要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我希望像外公和妈妈一样,为机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如今,徐星煜也已经在湛江机场工作了5个年头。算起来,外公黄国南、妈妈黄鸿英与自己三代人的“机场工龄”加起来足有65年。

60多年来,湛江机场的航空市场经历了从波澜不惊到欣欣向荣的变迁。黄鸿英一家三代人见证了湛江机场的发展历史,也在这辉煌的历史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在一代一代机场人当中,有很多像黄鸿英这样的“机场三代”,他们继承了前辈们的自强不息精神,肩负长辈的嘱托,新时代的使命,奋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使机场精神薪火相传。

编辑:何海清、吴文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十四小开展“中国航天日”宣教活动
  • 赤坎金沙湾公交候车亭惊现“火烈鸟”
  • 荒地变粮田  遂溪垦造水田10400多亩
  • 今年华南前汛期的雨为何这么多?
  • 中国展商闪耀汉诺威工博会
  • 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