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走上国际舞台的湛江民间艺术——醒狮

2008-05-11 08:41 来源:湛江日报稿 作者:简珍 黎明

湛江醒狮是威武勇猛的南狮代表之一,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各类赛事展演奖项30多个,载入世界基尼斯大全。今年8月8日,文车醒狮艺术团120人饰演的50只醒狮作为广东唯一节目,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做开场演出。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我国许多地方在各种节日和庆典时都舞狮助兴。中国民间狮舞以地域不同分南狮与北狮。南狮造型身披麟甲,有金、银、 红、黄、 黑、 蓝诸多颜色,五彩缤纷,以金银二色居多, 其外形夸张生动。狮舞多有双狮演出,成双成对,表演生动活泼。更有多头醒狮群舞,威武雄壮,气势磅礡。
    湛江民间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就形成了习俗,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民间醒狮艺术在建设文化大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弘扬民间醒狮艺术,使醒狮活动空前活跃。
    醒狮在湛江各地广泛存在,逢年过节,到处锣鼓喧天,群狮起舞,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为一道现代亮丽的人文景观。湛江醒狮以遂溪醒狮最具有代表性,遂溪的醒狮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厚土,始自唐宋,兴于明清。2003年,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并批准成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醒狮专业委员会。在遂溪县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现当地的民间醒狮团近300个,表演人员近两万人。其中有传统凳桩南狮、高桩单狮、双狮、醒狮组合,如男子狮、女子狮等。队员大都为乡村子弟,年轻好学,训练刻苦,动作规范,得益名师指导,套路新颖,鼓点配合巧妙,狮艺表演刚柔相济、灵活生动、翻腾扑跃、动作难,尤其是飞跃跨度为3.7米的索桩,已载入世界基尼斯大全,堪称狮坛一绝。
    遂溪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杂技、美术、文学于一体,是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具有浓郁的红土地文化特色,表演套路丰富,表演技艺高超,难度高,动作惊险,表演形神兼备,充分体现了狮子与生俱来的霸气,又显现其人性化的灵气。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传承性。
    遂溪舞狮特别注重狮的形神、步法和动作。传统表演中心内容是采青,表演了狮子采青的过程,即:清晨狮子醒来,步出洞外,寻找“青”物充饥,来至崇山峻岭前(以一套高桩模拟),寻找上山之路(采用踏桩上法,或蹬桩飞跃上法),见深涧之间有一藤桥(纲索代替),先试其是否稳固,缓步沿途而行(可采用站腿、上肩、坐头、钳腰、点水之动作),再攀登悬崖飞越峡谷(采用凌空推进,夹腰挂桩、钳桩、转体占位等高难动作),采青后,玩青、碎青、吞青,尽兴沿途而归,至藤桥前见桥已断堕,别无路径,思虑间猛然跃起,凌空飞越3.7米(已载入上海世界基尼斯纪录)宽的险谷,顺坡而下(采用塔背跟斗,或桩上侧空翻下),叩首致谢,再返回鼓阵前参拜,回洞蹲卧结束。
    遂溪醒狮在现代经历了较大的改变和发展。除具备传统舞法外,在技巧上不断探索,把民间武术所用梅花桩、杂技走钢丝等高难技法融入到舞狮招式上,创出舞狮新套路,表演起来刚柔相济、出神入化、灵活生动、新颖惊险。如高桩上狮跃跨度3.7米,是目前狮坛一绝,被载入世界基尼斯大全,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
    遂溪县的醒狮艺术,曾多次参加过市、省、全国及国际性大型表演活动和赛事。荣获金、银、铜奖,最佳创作奖、巾帼风采奖、特别荣誉奖等三十多个奖项;应邀参加全国第八届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庆典表演、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庆祝澳门回归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世界滑水赛开幕式表演及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系列表演活动等,影响广泛,广受赞誉。过去在街头巷尾,走村串户表演的民间狮团,现在走出家门、步出省门、跨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成为湛江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人才“嘉年华” 万人齐赴会
  • 市“职工杯”十一人制足球比赛落幕 雷州工会队夺得冠军
  • 市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举办徒步活动暨摄影比赛
  • 广东首批“首席品牌官”获认证
  • 日加工能力约10万斤 !徐闻种植大户办起良姜加工厂
  • 登上战舰 触摸深蓝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