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者群体“南粤楷模”称号。这份跨越数十年的集体荣誉,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雷州半岛上这座改写千年旱魃史的水利丰碑。
从30万建设者肩挑手扛的壮阔图景,到鹤地水库作为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核心枢纽的新使命,这段改天换地的传奇仍在续写。
30万建设者共赴治水壮举
翻开历史,雷州半岛是全国有名的苦旱之地。据当地县志记载:“赤地千里,民多剥树皮草根为食。”在廉江市石角镇,至今流传着“嫁女看水缸”的婚俗——姑娘嫁人还要看婆家水缸里有没有水。
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决定》如春雷炸响,唤醒了这片干涸的土地。“听说运河修建后,就能告别十年九旱的生活,大家都踊跃参加。”当时年仅20岁的苏培英是共青团员,她不仅马上报名参加,还奔走相告积极发动身边人。在建设青年运河工程中,大家空前团结,人人挑着扁担,带着床板、衣服、自家最好的锄头箩筐等工具,投入到这场战天斗地的水利工程建设中。30万劳动大军从田间地头集结,形成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最壮观的场景。
在建库开河工地上,党员干部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一次次攻坚会战,党员干部就像一批标杆耸立在最前面;一桩桩最苦最脏的活,党员干部总是二话不说带头率先去干。
用汗水浇筑出“钢铁脊梁”
现年85岁的徐子宏是原运河管理局原局长,运河开建时,他还是一名学生。但在他参加当年农业展览的一幅画作中,展现了运河建设的艰苦与伟大。画作中,工人用双手将山推开,让河水流下,画作下写着“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而如今,这样看似夸张的幻想,却成了现实。
雷州青年运河不是一般的水库工程,工程之大之艰巨在全国水利工程中都名列前茅。30万建设者自带干粮,自搭工棚,用锄头挖土,用牛车运泥,用干稻草和竹子搭建工棚。开工20天就搭建起600座工棚,指挥部、食堂宿舍都是清一色的工棚,热天像个蒸笼,冬天如同冰窖,外面下大雨,里面小雨不断。施工人员每餐吃的大都是番薯粥,啃萝卜菜头,没有什么伙食补贴,吃用都靠自力更生。工地规定几天才能洗上一次澡。如此高强度劳动,每天汗水要湿透几次衣服,一身上下粘乎乎的,但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工地上滴水贵如油,谁都珍惜用水,从不浪费一点一滴。
当年运河工地每天红旗猎猎、号声阵阵,肩扛手提的人流,运土石的手推车穿梭往来,场面蔚为壮观。参加会战的突击队共有3509个。他们都有响亮的队名:“红旗”“飞虎”“火箭”“穆桂英”“花木兰”等。
运河建设者吴云英向记者讲起当初的故事。
吴云英现年已80岁高龄,而在运河建设时,她还是个14岁的孩子。“我们年龄小,但我们干的不比大人少,我们人小志气大!”作为工地“红孩子班”里最小的一位,为了争一口气,吴云英带着“红孩子班”队员们早出晚归,天还没亮就到现场劳作,别人都回去休息,她们还在月光下挥洒汗水,不知疲倦地搬运土方。在一次次的友谊竞赛中,超额完成任务,赢得了先进突击队等称号。
“我们当年不仅和男队员比赛,也时刻在和自己的极限比赛!”作为当时“穆桂英突击队”的队长,苏培英说,在运河建设中,总感觉自己用不完的劲,一群年轻姑娘们,拉着一辆辆满载泥土的车子,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工地上奔跑着。“每当我们战胜一个困难、攻克一个难关的时候,就和队员们唱起《青年突击队之歌》来为自己加油鼓劲。”在修建运河过程中,穆桂英突击队在8次劳动竞赛中赢了7次,9个姑娘都被评上劳动功臣,队长苏培英还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土发明”发挥“大作用”
雷州青年运河的施工没有什么工程机械,全靠一双手,从工程设计规划开始,指挥部就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对原始的工具模具展开技术革命。大家就地取材,大胆发明创造,便于迈土的“履带式运土机”“空中运土机”,方便山上山运输材料的“人力踏土车”相继诞生。
“作为女子队,为了能战胜其他体力更充沛的青壮年男子队,我们充分发挥智慧,造出了‘牛拉列车’来提高效率。”苏培英告诉记者,经过一次次试验,她们把车厢做小,用粗麻绳串联成列,由一两头牛同时拉动多个装箱,并最终使用2头牛拉9个装箱并结合人力把控的方式最有效。一套“牛拉列车”每个装箱可装土400—600斤,相较于人力,效率提升近10倍。
工地上除了人力竞赛,还发展起了“装备竞赛”,先后诞生了各类工具42种,9万多件套,比如履带式运土机、巡回运土机、脚踏式卷扬机、蝴蝶式单轨木车、连环自动卡车等等。如今,这些工具还在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展出,展示着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
精神丰碑永立潮头
站在鹤地水库主坝远眺,碧波倒映着蓝天。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成65年来,流淌不息的运河水常年保障着雷州半岛146万亩农田灌溉,解决了数百万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确保九洲江下游50多万人口防洪安全,成为湛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之水”。
“我们做了一件比生命更长的事,每每回想起这段记忆,都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当时作为粤西农民报记者的陈荣,是这场运河建设工程的见证者。他带着笔记本,跟着大家一起劳作,一起住工棚,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条件,他步行辗转到遂溪等地,将文稿送印,运河建设故事和精神传播出去。如今,他也常常和后辈讲起雷州青年运河建设者的故事,用青年运河精神鼓舞当代年轻人。
当前,鹤地水库作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的调蓄水库,必将助力系统解决雷州半岛缺水问题,特别是解决雷州、徐闻等地干旱缺水问题,大幅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可使雷州半岛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力支撑湛江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