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注入新活力
名贵树种进入“万村绿”大行动
邓有权告诉记者,雷州市林业现状呈“高产低值”的特点,即种植面积大,产量多,但利润小,这极大制约了当地林业发展。目前雷州市(市属)有桉树丰产林基地约70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却仅为5.539亿元。种植桉树丰产林,一造(3.5年)亩产8--9吨,按目前片材350元左右/吨、板材410元左右/吨计算,亩产值3300元左右,则每年亩产值1000元左右(含成本),加上现在地租贵,除掉地租、肥料等成本外,所得利润廖廖无几。
如何改变“高产低值”的尴尬现状,雷州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摸索。近年来,檀香种植的兴起,让当地的林业部门和农民看到了林业发展的方向。如今,非公有制已逐渐成为雷州市发展名贵树种、助推地方林业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力军,林业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实行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森林资产价值评估的推进,林木、林地权属将按照市场规律合理流转,有效破除了分散的小农经营管理模式,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名贵树种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注入新的活力,民间资本将在发展了现代林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上有更大的舞台空间。
“目前有不少村庄利用村前屋后,种植了檀香等名贵树种”。雷州市林业局长邓有权如是说。据他介绍,自2009年开始,雷州市展开了“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打算利用5年的时间,每年实现20个村庄的村道绿化,有的村庄把名贵树种当作“主角”。
邓有权表示,雷州市将名贵树种发展与“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紧密结合,所有“广东省林业生态村”绿化所用的苗木,90%以上是名贵树种,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既有在自有林地、非林地上小面积种植珍贵树种的,也有在林中空地中补植套种的,更有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河旁和撂荒地零星种植的,既能绿化家园,优化环境,又可培育“庭院经济”。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之道,找准引领林业产业走出困境突破口,增加了农民绿色财富储备,提高了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另据了解,美国、英国、法国、南非、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对檀香市场需求很大。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这让雷州林业部门和老百姓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致富路,发展檀香等名贵树木已成为雷州林业部门和广大群众致富的共同愿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