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南昌起义芳名册中的三名吴川人

2011-12-19 22:12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郑岚岚 骆国和 陈玉盛

    1927年8月1日,名震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军队建立,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如今,在巍巍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二楼的石壁上,刻着参加起义者858人的芳名,是当年参加起义的20800人中,经后人努力,不断搜集,至今仅找到的名录。名录中赫然在列的有三位吴川人,“张世德?—1930”、“张炎1902—1945”、“黄镇1900——1968”。三人参加起义时,均隶属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10师,张世德任该师第29团团长,张炎任第29团第3营营长,黄镇任第29团第3营1连连长。

    大浪淘沙,三位湛江人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分道扬镳,各在历史留下足迹。张炎成为了顶天立地的抗日名将;张世德在军阀混战中身亡;黄镇为国民党卖命而客死异乡。此三名吴川人的经历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反映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各个片断。

 


 

    张炎:彪炳史册的抗日爱国名将

    张炎,字光中,吴川市塘 镇樟山村人,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归国,因家贫仅读三年私塾便辍学,旋到广州湾(今湛江市)当工人。张炎青少年时,目睹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苦难,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1922年,20岁的张炎,经堂兄张世德引荐参加粤军,开始戎马生涯。由于勤奋好学,作战勇敢,由勤务兵逐渐晋升至营长。

    1927年8月1日,张炎随叶挺领导指挥的十一军,率领第29团第3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奉命南下广东,师达进贤时,他跟随师长蔡廷锴脱离起义队伍。1931年张炎任十九路军第61师副师长兼122旅旅长,代理师长职务。时值蒋介石对中共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他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十九路军总部和蒋鼎文师,曾率部对红军作战。结果全师3万官兵死伤三分之二,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再参加反共内战。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30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等战役中浴血奋战。全军苦战33天,令日军伤亡累万,重挫敌焰,逼使敌军三易其帅,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张炎作战英勇,战绩显赫,被时人称为抗战英雄。1932年7月,张炎升任79师中将师长。

    1933年11月20日,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告联共、反蒋、抗日。张炎出任该政府的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存在53天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取消十九路军番号,张炎报国无门,无限悲愤。蒋介石深知张炎英勇善战,有孚众望,千方百计收买他,封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张炎不满蒋介石抗日政策,正气凛然,拒不受封,于1934年夏偕同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并在柏林参加“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于1936年6月归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张炎毅然回到广东南路,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1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敦促各县组织抗日武装,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保家卫国”,并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张炎变卖家产,四出筹集资金,作抗日经费,召集十九路军部属,重用共产党人, 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8年10月,张炎接任广东省第11区游击司令,深感力量不足,渴望得到共产党的帮助,亲自到香港联系共产党组织,与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共商南路抗日事宜。翌年3月,张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于整军经武,励精图治,依靠共产党人士,培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崭新局面。张炎的爱国行动却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和恐慌,1940年6月被迫辞职。

    1943年2月16日,日军占领广州湾,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当时,旅居于柳州的张炎寝食不安,多次策马还乡,激励民众抗日。1944年11月,张炎协助抗日游击队,截击进犯吴廉边境钩镰岭的日伪军,毙日军分队长等10多名日伪军,极大振奋南路人民抗日斗志。

    1945年1月14日,张炎、詹式帮(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700余人宣布起义。当日攻陷国发党吴川县政府所在地塘 圩,解除5个中队反动武装,活捉反共县长邓侠,释放政治犯,开仓赈济,并联合人民抗日游击队,把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詹式帮任副军长,曾伟任政治部主任,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武装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调兵遣将猛扑吴川,张炎被迫于22日率部朝廉江、化县方向转移。26日,张部在化县中垌圩与南路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会师,决定先攻下廉江塘蓬,而后挥师粤桂边,建立廉(江)化(县)陆(川)博(白)抗日根据地。30日,张炎所部到达廉江灯草,次日攻下武陵,当天再把部队开回灯草村,遭戴朝恩的雷州挺进队、黄镇的廉江自卫队以及保六大队一千多人袭击,起义部队受挫。张炎带10多个随从出走广西,找李济深、张发奎商量善后问题,在博白县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将张炎杀害于东岳岭。张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时年43岁。1958年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张炎英烈,永垂千古。

    张世德: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张世德,别号金,1893年生于吴川市塘 镇樟山村一个农民家庭,三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长。张世德胸怀大志,勤奋好学,追求真理,拥护孙中山共和思想。辛亥革命爆发,17岁的张世德辞母从戎,参加光复广东战斗。1919年春,考上阳江军官教练所。毕业后,编入粤军许崇智第一师,为团长陈铭枢所赏识,提升安排在蔡廷锴连下任中尉排长。

    张世德先后跟随蔡廷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首次北伐、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等战斗,功勋显赫。在攻打肇庆城战役中,张世德被弹击中,弹从背出,忍痛带队首冲入城,甚得军内称赞,师长李济深亲到广州医院慰问,并奖赏毫银150元。张世德伤愈出院后,更受陈铭枢重视,被擢升为机关连连长。次年,再升营长。

    1926年,张世德出师北伐,在配合友军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一役中,立下奇功。在攻打军阀孙传芳战斗中,张世德又三战三捷回师武汉。同年12月,晋升为29团团长,时年33岁。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时,张世德随叶挺指挥的十一军参加起义,负责攻打驻南昌老营房之敌,战斗异常激烈,其他各处战斗已经结束,此处尚在激战。张世德率领的29团打得勇猛,取得歼敌胜利,缴获了大批枪械。

    南昌起义后,张世德脱离起义军指挥系统,加入蒋光鼐、蔡廷锴重建的第十一军,任第十一军第二纵队队长,下辖两个团。1929年夏,国民党中央授予广东部队正式番号:第八路军总指挥为陈济棠,下辖60师师长为蔡廷锴、61师师长为蒋光鼐。张世德任61师第9旅旅长,正式投向国民党南京政府。

    此后,张世德以“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参加了蒋介石同各派军阀的战争,先后率部与桂军和冯(玉祥)阎(锡山)军阀大战。张世德指挥作战英勇,屡受嘉奖。1930年,张世德奉命出师湖南截击桂军,7月间大败敌军后,亲带卫队巡视战场时,被桂军收容队击中阵亡。广东军政当局闻悉凶讯,甚表哀悼,除即拨安葬费及抚恤金外,还下令将其灵枢运返吴川原籍安葬,并将其战功呈报南京政府及军委,批准晋升一级,谥为陆军中将。第二年,广东军政领导陈济棠等及社会各界人士,请准拔款在吴川县樟山村筹办世德职业中学校,以示纪念。

    张世德阵亡时年仅37岁,他从军20年,身经百战,所向披靡。1927年前,为推翻满清,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而战。1927年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写下光辉的一页。离开起义部队投向南京政府后,却为军阀的争夺势力而战,最后成了军阀混乱的牺牲品,令人叹息。

    黄镇:为国民党买命客死异乡

    黄镇,又名黄胜英,吴川市塘 镇中堂村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世代以农为业,仅念一两年私塾。稍长即下田务作,兼杀猪走村串乡卖猪肉,帮补家计。成年时,长得高大威武。

    1922年,同乡张世德在粤军任中尉排长,部队扩充时,黄镇投奔张世德,在张的麾下,跟随粤军东征西战,南征北伐。曾一度与张炎共事,张炎当营长时,他是张炎手下的连长,并一起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后又在张炎的指挥下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张炎任61师代任师长,黄镇是61师122旅第5团团长。战斗中,他表现非常勇猛,亲自端上刺刀与敌肉博,使出当年杀猪本领,杀死不少日本兵。十九路军被迫解散后,黄镇回到南路,同张炎一起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黄镇任廉江县县长,积极奉行蒋介石抗战路线,走上与张炎截然不同的道路。日寇占领廉城,黄镇随县府迁到塘蓬。1945年1月张炎率部起义,攻打廉江武陵开仓取粮,曾请黄镇协助,黄镇不赶来支持也不见反对。当张炎起义部队驻扎廉江草灯时,黄镇竞以带张发奎的电报给张炎为名,并诡称前来“投靠归编于高雷人民抗日军”,麻痹张炎放松警惕。

    黄镇暗地率领自卫队400人,与戴朝思的雷州挺进队500多人,加上国民党保安一个营共1000多人,兵分三路,接近张炎驻地。张炎误信黄镇之言,当敌人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起义部队被打败。

    从此,张炎与黄镇反目成仇,站在水火不容的两个立场。张炎被害,黄镇是罪魁祸首,他也深知自己当县长的所作所为罪责难逃,便在家乡中堂村周围筑建坚固的城墙,常设一个自卫中队配备充足的武器、弹药和粮食以自保。

    黄镇自1941年至1946年任廉江县长,是民国时期,廉江任职最长的县长。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时,黄镇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于是携家带眷逃到香港居住,于1968年死于香港,寿终68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五一”假期雷州文旅融合出圈 文明乡风绘就城乡发展新画卷
  • 从“忧居”到“优居”!霞山区爱国街道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 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卷烟厂:创新引领赋能发展 多元担当铸就标杆
  • 广东省先进集体雷州市樟树湾大酒店有限公司:首创“鼓文化”树立文旅融合新标杆
  •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整体搬迁一周年:从“物理搬迁”到“效能焕新”  持续为区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 “五一”假期琼州海峡发送过海旅客约44.3万人次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