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公墓呈轿形并有精致的雕刻。 图/记者欧阳泽

周公墓的两名管护人员。图/记者欧阳泽
3 周氏子孙遍及各地 铭记先祖不忘“根”
周复弃官遁迹遂溪后,卜居调丰周宅园,生息繁衍,开基立族,世代绵延,贤达名人、有识之士不计其数。周复长子逢龙追封閤门使,次子起龙贡任廉州教授。第十八代后裔周植为清代进士。至清初,周氏已成为雷郡名族世家。据不完全统计,周氏后裔散居于雷、琼及海外等地,至今有十多万人。在湛江,姓周的村庄达300多条。
每年清明期间,周氏后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拜祭始祖,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世世代代不忘自己的“根”。
驻守在老虎墓负责保护工作、同是周氏后人的周林生告诉记者:从清明前20天开始,从各地赶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清明后一个月依然人潮涌动,其中以清明后一两个星期的周末人最多,来参拜人数一天最多可达5000多人。
除了清明节这个比较重大的节日,平时也有不少人来参拜求子。周林生说,来参拜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是外地甚至外姓的。他们也许是听闻庐陵周公墓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周氏子孙繁多、世代绵延,所以赶来此地参拜求子。有的人则是求子心愿达成了以后回来还愿。
4 子孙追本溯源 欲到江西“寻亲”
2010年5月10日,庐陵周公墓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按规定划定了庐陵周公墓的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据了解,东至左石筑人行道外边线;西至右石筑人行道外边线,墓前宽54米,墓后宽34米;南至墓背护坡石;北至弧线步级,南北中线长44米都属于重点保护范围,力求庐陵周公墓环境的原始风貌不受破坏。
周氏后人十分注重祖墓保护管理工作。全族兄弟自发捐款重修祖墓后,又在遂溪成立了一个文物办公室负责墓地的一切工作,聘用了2人长期驻守在墓地负责保护和管理、清洁工作。
对庐陵周公墓,周氏后裔发动全族兄弟予以保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周氏族人都有一颗很强烈的尊崇始祖的赤子之心,寻根问祖的意识也很强烈。
周一灵表示,始祖周复是宋末时从江西庐陵迁来雷州半岛落户的,最近几年,族人也萌生了到江西“寻亲”的想法。他们已经派人到江西庐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族谱,发现了历史上曾存在3位名为周复的人。而根据时间推算,已经把另外2位同名周复的人排除,只剩下一位名为周复的人与自己的先祖比较相像。周氏族人近期准备派人到江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寻回先祖的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