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环境设施建设
加大对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以湛江等滨海城市为试点,开展城市再生水示范项目建设。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加快完善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城区建设集焚烧发电、卫生填埋于一体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地。(省环境保护厅牵头)
●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快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和无线城市示范工程,到2015年,各市城区全面实现“宽带入户”。综合应用城市规划、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信息,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智能监控、预警和报警联网系统,积极构建集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物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支持湛江等市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人文】
推动湛江“三民”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加强文化城市建设
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城市空间组织、功能布局、景观风貌、建筑设计等方面突出岭南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支持复兴湛江“三民”街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强化近代古商埠和骑楼街的文化氛围。继承和创新雷州古民居等传统建筑在通风、遮阳、采光等方面的设计手法,组织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建设一批适应亚热带气候特征、彰显岭南文化元素和人文形象的新建筑。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加强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实施城市文化博览工程和历史文化解读工程,积极展示城市文明成果,培育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健全民生服务和保障体系
深入开展宜居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配套完善小游园、小型休闲游乐设施、托儿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便民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行各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分级医疗和转诊制度。加快推进湛江市区域性医疗医药研发服务中心等大型医疗养老项目建设。(省民政厅牵头)
●发展公共文体事业
依据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模,加快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艺进社区”、“图书馆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延伸到基层。加快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支持湛江市筹办省第14届运动会。(省文化厅牵头)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
加强劳动力转移与产业项目对接,加强面向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湛江等市加强与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促进本地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外出劳动力回流。
加快搭建进城务工人员转户与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集中配建本地进城农民居住社区,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权益和稳定收入来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