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徐闻县徐城街道办大糖居委会东方二路东段,原为大水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于1993年迁建于此。烈士陵园坐北向南,依坡随势而建,占地面积约1053平方米,临街为门楼,一座三开间,悬山顶,明间额题“革命烈士陵园”六字,明间宽5.4米,高7.2米, 梢间宽2.8米,高7.2米,进深3.5米。中间仿古坊柱形式,纪念碑与门楼成中轴线对称,碑座六级踏跺,宽20米,踏跺厚0.26米,宽0.26米。碑座高15.5米,面阔进深16米。纪念碑竖立在底座平台正中,为三棱砖石混凝土建筑,进深5米,高5.6米。碑中竖长方形匾额,上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巅饰红五角星,下为工农兵塑像,塑像下为碑问,碑为大理石刻,长2.2米,宽3.1米,纪念碑东侧下镶革命烈士芳。革命烈士陵园是我县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设施,是研究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重要基地。

林飞雄故居,位于徐闻县下洋镇地塘村委会地塘村前,始建于中华民国时期,坐北向南,为砖木结构瓦房,宽12.5米,进深24.38米,面积300.08平方米。1945年下洋起义失败后,故居被毁,1984年,县政府拨款二万元,修缮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修缮工程于1985年1月动工7月竣工,现有门楼、寝室、书房、庭院、围墙,包括庭院中所建的水池等等,全部结构原样保留。林飞雄,1919年10月出生于徐闻县下洋镇地塘村,1938年秋参加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1939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冬,林飞雄受中共遂溪中心县委派遣,回徐闻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党组织。林飞雄以教书为掩护,以下洋中心小学为阵地,采取讲故事、教唱抗日歌曲、出墙报、演话剧等形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1948年5月与敌军对战,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林飞雄故居具革命教育意义,1990年9月被徐闻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徐闻文化部门将启动相关保护措施,让获批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工作,把当地文物保护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