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走访湛江百家姓 奇特的太平韩氏百艺业

2013-04-21 16:0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骆国和 欧阳泽

    村民向记者展示当年用于帮助解放军修船的工具。 图/记者 欧阳泽

    麻章区太平镇韩官山村,位于湛江市区西南32公里处,全村姓韩,现有1800多人。该村历史悠久,传统手艺庞杂,阉鸡补锅、泥水木匠、打铁编织、五金修理,应有尽有。过去人人都有一门绝活,穿乡过镇,以此为生,被誉为雷州半岛的“百艺村”。一姓村庄,如此多人从事不同的手艺,在湛江境地实属罕见,村中也流传着不少传奇故事。

    蚂蚁含泥盖棺 传奇的祖籍卜居

    《韩氏族谱》记载,韩官山村肇基始祖韩翀翊,原籍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生于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钦点为四品京官,赴琼州府任都监(相当于现在省军区司令)。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病故任上。家人扶棺北上,运回河南老家埋葬。当护灵队伍经雷州半岛的太平镇居龙山时,天色已晚,便停棺歇脚住宿。第二天拂晓起程时,发现棺木被数以万计的蚂蚁含泥封盖,家人甚感惊奇,认为是吉祥征兆,此地乃是瑞祥宝地。况且运棺北上路途遥远,又闻讯金兵已南下,战乱难以回归故里,便就地择吉日厚葬。家人在此守墓结庐定居,子孙世居绵绵,繁衍生息,形成村场,至今己有八百多年历史。为纪念始祖是朝廷命官,后人将居龙山定名为韩官山。

    该村山坡上,至今还有保存尚好的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的一至三世墓群。陵园可清晰看到“始祖皇任都监”的青石雕刻碑蔼,群墓的铭文和石刻墓联。祭台有福禄寿篆体字的精美石雕香烛插座,墓拱两侧还有石狗一对护陵。韩官山宋代官墓陵园,始祖三代同葬一地,见证了该村韩氏起源。

    “不求人的百艺村”

    韩官山村流传不少韩姓的“威水”往事,村中七、八十岁的老人随便都可谈上二、三件。他们的远祖韩琦曾历任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因此之故,当时村子年节游神到雷州,不用迴避肃静绕道,可直接在县府、州府门前大搖大摆,敲锣打鼓而过。让他们最感自豪的是村中的百艺闻名遐迩,过去家家户户一般都有两三门手艺,或世代承传,或外出所学,代代有传人。只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所需品,就有相应的手艺人。村民相互需求时,往往是以艺帮助,盖房时,你帮我当泥水匠,我帮你当木工;生活上,你帮我补个锅,我帮你阉只鸡。他们出外闯荡江湖,以手艺为生计,足迹遍及雷州半岛各地。村里的木工水工、打铜打铁、造船造车、阉鸡阉猪、箍缸补锅、五金修理,十分出名,书写一个又一个传奇。

    过去徐闻老虎为患,他们打造的虎钗猎虎最管用,有过一钗绝虎命记录。法占广州湾时期,村民就能仿制各种进口的洋钉、螺丝供民用。据村里的老人说,上世纪50年代,韩官山有间木铁厂,制作带有灵活自如刹制的牛车,速度很快,很受欢迎。韩官山村百艺争辉,百业俱兴,从事手艺人数之多、手艺工种之杂,服务地区之广,在雷州半岛可称得上绝无仅有。因而,韩官山村被三雷地区人称为“不求人的百艺村”。

    韩姓村民的百艺传统,除他们有一双灵巧的手外,村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与始祖有关。开基祖韩翀翊是四品都监,负责军队屯戍、训练、设防、差使等军务,当中少不了器甲修造,也许当初卜居的先人就有一些专长手艺,凭此在异乡扎根,世代沿袭,成为品牌。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将”全红婵朱子锋双双夺冠
  • 赤坎老街打造文旅新体验引客来
  • 沙滩足球坡头开赛
  • 2025中冠联赛吴川赛区:广东吴川青年大胜海南双玉挺进晋级组
  • 湛江市博物馆举办“巧心筑匠心 劳动创未来”社教活动
  • 我市6711艘渔船回港休渔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