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不留书面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近日,教育部拟颁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减负十条”一出,引发社会热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取消小学阶段书面作业的规定。
记者随即采访了湛江本地的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此次“减负规定”大家态度不一,有赞有弹。

【赞成派】
小学生应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黄先生是赤坎区某中学的数学老师,他的儿子今年即将升读小学三年级。“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写作业就要写到晚上快十一点。这样下去,孩子到了初中学习会更累。”对于取消学生作业的规定,黄先生非常赞成。
女儿即将升读四年级的梁小姐也非常支持“取消作业”的规定。她认为小学阶段本没必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各种作业挤压了孩子的娱乐、交友的时间。教育不应该只讲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让孩子动手去学习、注重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记者采访发现,赞成“减负”的家长,更多是认为现在作业占据小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不应该只懂得学习文化知识,而更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质疑派】
减负流于形式催生课下“补餐”
采访中,不少家长对“减负十条”能否真的对小学生产生益处产生疑问。对“减负”抱有质疑态度的家长,大多认为将作业一刀切不现实。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学生一旦告别“作业时代”,势必会催旺课后到补习机构“补餐”。
“教育选拔制度不改变,不可能真正实现减负”。市内某大型培训机构的张老师坦言,目前许多学生为了考取优异的成绩,不惜挤出时间,顶着沉重的作业压力到补习班“学习”,学校一旦取消作业,便能增加学生课余时间,将会有更多学生走进培训班加餐学习。
张女士的儿子将升读小学六年级,即将面临升读初中的压力,“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要减负了。可是‘减负’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应试教育模式一天不改变,减负也只是流于形式。”
除了家长以外,许多受采访的学生也对“取消作业”表示质疑。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学校没有布置作业了,补习学校的功课不会少。在赤坎购书中心,小芳的妈妈正在为即将升读五年级的女儿挑选新教辅。小芳说:“学生就必须写作业!如果学校真的不再布置作业,我就必须买更多课外练习册,然后自己做练习,消化新知识了。”
【中立派】
学生需要适量的书面作业
面对减负十条中“取消作业”的硬性要求,不少老师、家长都表示如此“压力甚大”。有家长表示,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能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一旦取消作业,家长难以把握孩子的学习成效。有小学班主任表示,低年级学生“忘性”较大,做作业能帮助学生回顾、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霞山区某小学英语教师陈老师任教多年,她坦言,目前部分家长工作较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如果真的“取消作业”,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放学后无所事事,容易染上恶习。
“‘取消作业’的要求,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渡期,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作业问题,”陈老师建议,相对于一步到位学校完全不布置作业书面作业,减少作业量显得更为可行。“教学日里精简作业量,减少抄写等重复性的作业。周末不再布置作业,或以实践性作业取代书面作业。如此减负才现实,这才是‘动真格’的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