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幽深巷弄 红尘回望

2013-09-01 16:15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统筹/何杰 钟忠 图/张锋锋 文/陈凯杰 梁政海 胡贤光 王自涯 王浩全

 
从澳门逃难过来的老阿婆至今还能娴熟地做针线活。

    前 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内地及沿海遭日寇铁蹄疯狂践踏,居住在沦陷区的群众,不顾一切冒着生命危险,避开日寇的封锁,纷纷逃往法殖广州湾(现湛江市,如下统称广州湾)。

当时的广州湾是法国租借地,成为偏安一隅的避难所。全国各地的难民千里迢迢,如潮水般涌入。

当年的难民潮情景是怎么样的?记者日前走访了部分当年逃难到广州湾的难民,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走进那段风尘的往事,还原了其中一些场面。

战火纷飞 离乡别井

家住赤坎区大通街90岁的钟婆婆当年就是逃难大军中的一员。钟婆婆叫钟秀英,虽然已90岁高龄,但说起话来思路清楚,口齿清晰。

钟婆婆是澳门人,当年日本人封锁了澳门,使得澳门变得难以生存,她的父母狠下心来,将18岁的她交给“蛇头”(偷渡组织者)。钟婆婆回忆当年,“我妈妈说,留在澳门肯定饿死,离开是唯一的出路。妈妈瞒着我哥,偷偷将我交给‘蛇头’,就这样,我从澳门逃难到广州湾。”

钟婆婆跟着“蛇头”偷渡来到了广州湾,后又被转卖给人贩子,他们将她卖给了一位年纪比她大20的男人为妻。钟婆婆说,“安定下来后,我给家里寄信,与家人保持了联系。当年广州湾通讯相当发达。而我丈夫虽然比我大20岁,但对我还不错,我们平时靠着做旧衣服买卖度日。最开心的是,我哥和嫂子也逃难来到广州湾,他跟着建筑公司来的,我们终于有机会再次重逢。”

赤坎老街还有很多当年逃难而来的难民,有居住在大通街、来自泰国的76岁李保婵婆婆,以及居住在大德路、80岁来自香港的刘老伯,记者多次到他们的家走访,但总是因为他们或是上街买菜,或是去医院看病,与他们擦肩而过。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醒狮舞进敬老院
  • 领略春夏交秩时
  • 喜迎十五运!湛江“乒协杯”上演精彩“乒”搏
  • 广东省劳动模范王海洵: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 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罗泳池:柔肩撑起法治蓝天 创新守护未成年人
  • 赤坎老街人气旺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