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寻访曹操后裔”系列报道相继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曹操有支后裔在徐闻这一重大发现,对研究雷州半岛历史文化有什么意义?当地能否利用这次“曹操后裔”热,开发出相应的旅游品牌?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陈国威:
促使对雷州半岛文化重新认识
雷州半岛,一直被人誉为蛮荒之地,不开放,但如何解释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如何解释“若拔贫,诣徐闻”的民谚?又如何解释散落于半岛各地的带“番”字地名、习俗呢?如番鬼井、红毛番岭、番王信仰等。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陈国威说,这些都可能是大家对雷州半岛对外交往历史认识不清,从而造成民众的认识偏差,相信这次曹操后裔在徐闻的新闻报道,会促使民众对湛江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对于曹操后裔何时、通过何种途径迁徙到湛江徐闻?陈国威认为,吴建华的《雷州传统文化初探》一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如雷州半岛不少民众亦从福建迁徙而来,还有部分是唐时期安史之乱后迁徙过来的,他们是从江浙一带迁徙到东莞等,然后再迁徙来湛江的,如吴川不少村落。这条迁徙路线恰好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带。可以说,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拥有复杂多样性,其实也是与湛江地区民众的来源多源性有一定联系。
最后,陈国威认为,湛江历史比较厚重,如最早出现《汉书》“地理志”提及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问题,相信随着有关湛江本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深入,徐闻有曹操后裔一事并非单一个案,可能继续有相关中国历史名人后裔在湛江发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湛江的历史文化,关注湛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