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奕玲教授在讲课 陈少潘摄

大家在认真听讲 陈少潘摄
湛江新闻网讯:前言:郭奕玲教授已是杖朝之年的82岁高龄,但我们从他的脸上并没有看到应有的暮气沉沉,相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源源喷发的生机,他,和蔼厚道,淡泊从容。也许是因为对物理的那份无比的热情和执着让他净洁如新生的婴儿。他著有《物理学史(第二版)》、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陨落的科学巨星:钱三强的故事》、《物理学奖100年》等关于物理史的书籍,其中《物理学史(第二版)》是我校正在使用的物理教材。
冬日暖风,徐徐拭去历史上的封尘。12月6日,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郭奕玲于我校榕芳楼开展了关于“物理历史与物理教育”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会场异常爆满,席无虚座,参与到讲座的人员中有以张军老师等一班老师。本次讲座的目的是向大家阐明物理历史与物理理论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我们走出对物理概念与其产生、发展分开学习的误区,同时让学生从中重拾对物理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我们要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向学生讲清楚,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巨的道路。”教授的开场白贯串了整个讲座。讲座的内容有分为两部分,一是专题的绪论,另一是介绍物理发展史。此外,还增加了回答学生问题的环节。
在绪论的讲述中,郭教授讲述了物理学史给予的启示和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郭教授说到,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基础,但在强调实验意义的同时,又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得到由表及里大道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如果能在系统地介绍理论发展线索的同时、更多地介绍实验工作的经过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理论与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理论与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就更有教育意义。作为教师应该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理应将教程分为有的放矢、刨根问低、注重发掘,资料先行、及时收获五个模块进行。而学生学习物理前应确定一位科学家作为榜样,向其学习,要做到不盲目崇拜并通过对科学家的分析加以自己的实际条件去领会其精神实质。
讲述完绪论后紧接着就是介绍物理发展史的精华史。郭教授从伽利略斜面实验开始,依次讲到了牛顿和万有引力、能力守恒定律的建立、电磁理论的创立、光学理论的发展、能量子的发现和狭义相对论的创建,讲时间的历史背景,讲科学家的奋斗经历,讲他们的创造和经验从古到今、由此及彼,给予出了一条物理发展的主线。此外,郭教授还说到即使没有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现在所有的概念理论依然呼存在,因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到达某一特定水平时,必然会有一些人可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对统一科学问题做出同样的科学结论。
在郭教授道出自己的几点体会和看法后,开展了学生提问环节,在本环节中,郭教授表现得非常谦虚大方,仔细的听完每个问题后他会详细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在面对一些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就坦然道出不知道。最后,讲座在蒋军老师的总结后于全体听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了。
讲座过后,在场所有的听众都获益良多:一方面是开阔视野,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深刻的认识到在物理领域上不单只有概念是瑰宝,发展史同样非常宝贵;另一方面是明白到实验发现和研究与理论探索是互补的,就是因为它们共同或交替促才有了今天的物理学。
用郭教授的话说,物理学就像一颗大树,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竟能坐享其成?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相信物理学交接到我们这代的手上后必将会开拓出一方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