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包括广深在内的19个重点大城市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家长的热议。有家长拍手叫好,认为孩子不用拼名校,同时也可以省去车马劳顿的辛苦;但更多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却皱起了眉头,担心孩子因为不能读名校而成绩落后,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学区房。
就近入学既缓解交通压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上学,是每一个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这样家长可以省去车马劳顿的辛苦,孩子也不用披星戴月,也可以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作贡献。以赤坎跃进路为例,这里集中了多所中学和小学,每当上学和放学时刻,一路上全是家长接送的车辆,交通压力增大。
冯女士的儿子就读于市十五小,虽说是就近入学,但也苦恼不已。为了不堵车,冯女士每天早上7时30分就把儿子送到学校,然后到康宁路上班。这时,正是跃进路最塞车的时候。“那时刚好也碰上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车、汽车、摩托车、单车全部集中在一块,现在有交警指挥交通,情况还好一些。但是一路上还是开开停停,在路上耽误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如果学生都能就近入学,那家长可以陪孩子步行到学校或者孩子自己上学,这样其他地方的家长就不用开着小车过来接送,既省时间又减轻交通压力。”冯女士说。
对于“就近入学”这一政策,目前正在读六年级的小彤十分赞成。说起原因,小彤说,“对于家庭条件不同的同学,一样是‘就近入学’的政策,该分去哪就去哪,这样公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孩子能否成材,与家庭环境和个人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对就近入学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初中。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纷纷想办法让孩子进一个好的初中学校。其实这样不必要,我曾教过许多学生,他们初中都是在普通中学读书,他们学习成绩优秀,中考以高分考进湛一中,后来高考还考上了中山大学。只要学生虚心听讲,家长注意引导,在普通学校孩子一样能成材。”该老师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都能就近上学,不用通过种种考试去争取优质学校的一个座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以大大减轻,教育领域的顽疾也可以得到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