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和一群盲童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感受知识照进心窗的充裕和明朗。

走进学校教学楼,六楼一间四年级的教室,教室靠窗的一边摆着四排书架,书架上放满了盲文课本,靠近门的一个书架上放着一些残破的盲文读物,诸如《中国盲童文学》。
七八位孩子坐在教室里阅读,三位小姑娘属于低视力,挑的是汉字读本,但字体明显大了几倍,其余的几位孩子手中的书,则是盲文。
12岁的赵海团从一年级开始学盲文,已经可以通过触摸读完一本厚厚的中国盲童文学。为了证实自己的阅读能力,他让记者随意翻开一页,通过双手触摸,开始念起来。
“开始学盲文很难,但是摸得多了就会了。”赵海团说,自从学会用盲文阅读后,他的心灵世界一下子变宽了,经常到学校的阅览室借盲文读物,“最爱看的悬幻小说、童话故事和武侠小说。”
对于一些低视力的孩子,可以选择大字体印刷的汉字读本,而注视器成了他们阅读的好帮手。注视器是两年前中国残联赠送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巴掌大小,具有放大镜功能,可以移动,调节字体的距离、颜色、大小,方便阅读。
在特殊教育学校执教22年的王文影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盲童班的孩子有78个,低视力的28个,50个为盲童。“盲童更需要特殊途径的阅读才能拓展知识、了解世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亚于正常的孩子。”王老师说,但是,目前关于盲童读物的内容单调而且陈旧,新鲜的资讯很难被制作成适合盲童阅读的有声读物或可触摸读物,而且由于盲文读物价格比较贵,学校的相关书籍并不多,对孩子们而言,阅读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
“其实,对于失去视力的孩子,最好的阅读方式是有声读物。”王老师告诉记者。近几年,中国残联和社会各界也对盲童给予更大的关注,送来了一些有声读物,比如《有声中外经典》、《中国盲童文学》等,但是这些有声读物要么缺乏配套设施,要么总量还小,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许多孩子都是通过MP3下载新闻、故事和有声电子读物来听,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