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逐渐深化改革和推进,但是无法改善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有许多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准备坦然面对,从而导致他们在就业择业时产生各种负面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于在校期间成绩表现优秀的毕业生中,他们的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等作为选择标准,希望“鱼熊掌兼得”,但不愿接受艰苦的工作和简陋的工作环境,给人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
(2)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于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毕业生中,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总感觉自己本身没有丝毫优势和竞争力,做事做人都是缩手缩脚,从而导致不敢主动推销自己和参与竞争,陷入了不战而败的困境中。
(3)依赖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于缺乏主见、依赖他人和政策的毕业生中,他们一直持着被动的从众心理,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而是坐等家长与亲友给自己走后门、托关系,变成了一切都由家长操办,考验家长的人脉关系的局面。
择业是人生的最重要选择之一,这几种心理毫无疑问会使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所以大学生要懂得全面认识自己,客观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树立“先适应,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此外,大学生还需要以良好的心态客观地认识就业的竞争性,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绝不能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应该懂得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争取新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