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教学环境,远程共享的多媒体教学,精神状态良好的师生群体……深秋时节,笔者穿行在廉江市各中小学校园,所到之处,扑进眼帘的满是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新气象。
“社会公平,首先教育公平是基石,其抓手就是均衡教育。”
近年,廉江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做实,全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让城乡学子共泽教育的阳光雨露。截至目前,该市通过统筹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和市、镇两级政府投入、社会捐资等方式累计投入“创强”、“创均”资金10.55亿元,已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廉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欠发达地区,全市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3个街道办,总人口175万人,是湛江市辖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县级市。目前,廉江市有完全中学12所,初级中学51所,完全小学170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共有小学在校生119839人,初中在校生60879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281人,留守儿童40035人。廉江目前在职专任小学教师6737人,初中教师4707人。
近年来,经过努力,廉江全市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廉江市原有办学条件较为落后,从2012年起,该市以创建省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为目标,攻坚克难,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廉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已达100%。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体系》的11项指标,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标9项以上,达到了省定的标准。
目前,廉江市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符合国家标准。该市始终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缩小办学差距。其中,该市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等八项指标差异系数全部达标,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33、初中为0.32,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标准。
今年5月,省教厅委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对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满意度达到国家规定,其中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均达到了较高的满意水平。
教育兴则百业兴。如今,廉江已从当年的“学有所教”飞跃到今天的“学有优教”,教育的强劲起飞,奏响了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旋律,奏响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乐章。
政府力推“教育均衡” 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近年来廉江市政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
廉江市出台了《廉江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教育副市长挂帅,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的创建;制订了《廉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镇(街)和学校广泛参与的义务教育管理与监督体系。
同时,廉江市委书记陈光祥经常检查指导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市工作,该市人大、政协发挥监督和参政议政等职能,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教育均衡发展提建议;该市委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的推进会,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力推进。
确保每年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2012~2014年,廉江全市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分别为10.23亿元、11.4亿元、13.3亿元;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小学分别为3154元、4208元、4593元,初中为2868元、3819元、5273元;生均公用经费也逐年增长,小学为1175元、1196元、1256元,初中为1363元、1383元、1641元。
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该市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专帐,实行单列,做到及时足额拨付到各中小学校。义务教育不足100人的学校按照100人的标准拨付经费,确保小规模学校能正常运转。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每年2400万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达到省规定的比例。
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实施“扶持困难家庭子女读书工程”,三年来,共发放困难家庭子女补助和扶持资金4134.8万元。
争取各级财政投入。该市按人口数给予每镇(街)300~400万元的“创强”、“创均”启动资金,对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镇(街),给予10万元奖励;湛江市给予该市每镇 (街)100万元 “创强”“创均”奖补资金;省下达到该市教育创强奖补资金共2.55亿元,主要用于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项目包括校舍室场建设改造、添置教育装备等方面。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近三年,该市“创强”、“创均”共收到社会捐资5500多万元。引入民资首期投入3.8亿元兴建了廉江市实验学校,该校是一所民办的十二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
以公平普惠为核心确保入学机会均等
一是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今年,廉江市公办学校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806名,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5.5%。
二是高度重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列入“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该市建立了以市特殊教育学校、残联康复中心和各镇(街)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相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并把特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要求足额划拨特殊教育经费。2012~2014年,廉江市全市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87.34%、87.31%和89.69%。
三是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该市出台了《廉江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四是实行县域内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制度。2012~2014年,该市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比例分别为30%、40%、50%。
五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该市近年没有违规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将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现象。
抓好“四大工程” 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近三年来,廉江全市共撤并初级中学7所、小学教学点186个,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办学规模适度、资源配置均衡、城乡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二是抓好校舍室场改造工程。三年来,廉江市新建和改扩建校舍室场25.2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跨越式发展。
三是抓好教学装备建设工程。三年来,该市投入1.67亿元,新建计算机室455间,新增学生用计算机13823台,新建多媒体电教平台2298个,配备理化生及科学实验室382间,该市全市中小学校生均图书册数均高于省定标准,所有中小学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全市覆盖和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抓好强师工程。加大招聘力度,改善学科教师结构。每年教师招聘,该市对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实行优先招录,近三年共招聘中小学教师798人,有效解决了该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加强教师交流,实现师资配置均衡。该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通过校际、乡镇、城乡间对学科教师进行合理调配、交流,近三年共轮换交流校长149人,教师1049人,确保每所学校都有骨干教师,每个镇(街)学科带头人比例相当。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该市健全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把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强师兴教工程的重要工作。近三年,廉江各学校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比例逐年加大,共计投入3447万元,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比例超过1.5%,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59750人次,专任教师年培训72学时以上的人数每年都达85%以上。
依法落实政策法规,提高教师待遇。2009年起,该市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12年启动了农村教师住房制度改革,为教师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并实施教师住房解困工程。目前,该市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相当,农村学校教师还人均每月享受700元以上的岗位津贴。
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
廉江市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所有学生常态编班,常态教学。同时,该市还加大了教研教改力度,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加强体育艺术教育。
廉江市大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1小时等活动。2014年,该市全市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6.8%、96.3%。
●加强德育工作。
廉江市所有中小学均通过县级以上德育绩效评估验收,其中廉江市一中和廉江市二中被评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另有该市27所中小学被评为 “湛江市德育示范学校”。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廉江市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签订校园安全责任书,合理配备校园安保人员,并投资8300万元安装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近三年该市学校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教育特色与亮点突出
●新建城区学校,化解大班额问题。
为有效解决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读书和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该市科学谋划城区学校布局,坚持多元办学,多渠道筹措资金,近年来在城区高起点先后新建了市一中、市十八小、市实验学校和市特殊教育学校等4所学校,共增加中小学学位1.6万个。2015年8月,规划投资5145万元再新建市十九小,力争2016年9月投入使用。
●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消除薄弱学校。
近几年,该市紧紧围绕教育“创强”“创均”,不断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同时推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作共建,探索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联合办学制度,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三年来,共将全市209所农村学校改造成崭新的标准化学校,全面消除薄弱学校,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特色文化校园,做到一校一特色。
2013年以来,该市开展特色文化校园创建工作,制订了《廉江市中小学创建湛江市特色文化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各校因地制宜,深挖地方历史资料,丰富育人内涵,形成一校一特色。目前,该市已有55所学校被评为 “湛江市乡土特色文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