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港遗址。 欧阳泽 摄
考古:揭开徐闻古港的“神秘面纱”
《汉书·地理志》中对我国出海贸易船在徐闻古港起航的记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文献记载。不过,对于古代的“徐闻”是否如今的徐闻,多年来学界也存在一些争议。经过我国文化考古工作者的努力,终于揭开徐闻古港的“神秘面纱”。徐闻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省、市、县文物部门工作者以徐闻南山镇华丰岭为中心,通过考古发现附近港头、二桥、南山等村庄有200多座汉墓。其后的几十年间,又陆续在东至龙塘镇那泗村、西到西连镇大井村沿海约五十多公里的地带上,发现一百多座汉墓,发掘汉墓总计300多座。汉墓出土文物丰富,有大量陶器、陶珠、铁器、铜器、银饰和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琉璃珠等海外舶来品,尤以南山镇二桥村、南湾村、仕尾村一带汉墓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这些珍贵的历史物品,向人们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繁荣与富庶。
两千年的古县遗址
徐闻出土发现的汉代遗物。 欧阳泽 摄
1990年5月,省文物考古专家组在二桥至仕尾一段台地附近,采集到“万岁”瓦当,继而全面考查整个遗址区域。1992年2月,在仕尾村北,发现卷云灵芝纹瓦当。1993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部门及湛江市、茂名市等地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在二桥、南湾、仕尾村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大型探方发掘。二桥、南湾发掘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釜、罐、瓮、盆、钵、碗、器盖、器座、陶棒、陶纺轮、陶网坠。建筑材料以绳纹的瓦和筒瓦为主,还有部分的汉砖、瓦当和石制的小建筑物件。

汉港遗址保存下来的汉官骑马用的上马凳
徐闻汉港遗址出土的陶屋和春椿俑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还采集到了龟纽铜质“臣固私印”、几何印文砖及“宜官”、“帝君百石”、“曲目”、“凸”布币纹等吉祥语铭文言砖等。据了解,徐闻县汉代遗址是广东所发现的十个汉代建筑遗址之一,又是四个出土瓦当的遗址之一,也是两个出土“万岁”瓦当遗址之一。通过瓦当文字,不但可判断建筑物的时代,还可确定历史城邑、宫殿的名称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