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几起利用通信诈骗女大学生事件,引起社会的较大关注。通信诈骗为何屡屡发生而且屡屡得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所谓的通信诈骗就是利用电话、短信、QQ、微信、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和通信工具进行诈骗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通信诈骗大家耳闻目睹很多,由于通信技术的互联性、作案方式的隐蔽性、诈骗手段的连环式,同时由于作案团队的精心策划和精心诱骗,整个诈骗行为显得极为高明,具有高科技化、高智商化。社会上也出现各种面对面的诈骗现象,由于面对面实施诈骗的成本较高,而且要还要靠诈骗分子的演技,更重要的面对面诈骗较为容易识破,故现在作案分子利用窃取公民隐私和信息等,较多采取通信诈骗的方式,通信诈骗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人与人之间区域化、隐藏化,所以很难辨别,同时由于防范和打击通信诈骗工作难度较大,这也是通信诈骗屡屡得逞的原因之一。
可是,通信诈骗除了是作案分子精心摆下圈套和设下陷阱之外,作为公民更应该从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通信诈骗另外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利用人们贪图蝇头小利、谋求一夜暴富的人性弱点和普遍心理进行精心布局,从而精心环环设诱、节节下套。在当今社会,人们心态普遍急躁,贪图蝇头小利、谋求一夜暴富的人比较多见,而现在社会里,人们面对的诱惑和陷阱也比较多,在这些诱惑和陷阱面前,如果没有足够的辨析能力和足够的冷静理性,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抵御能力,往往就会轻易上当受骗。
天下没有掉下的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社会上众多的通信诈骗并不显得十分高明,作案分子的伎俩有时候很容易识破,关键在于很多人或者由于涉世经验较浅,或者是经受不起一时诱惑,就糊里糊涂地上当受骗了。这个社会鱼龙混杂,诱惑太多,骗局甚多,所以每个人都应当擦亮自己的双眼,时刻保持警惕、防范的心理,对谋利求财保持平和心态,提高甄别、辩识、思考能力,冷静理智地面对一些不明不白的诱惑,做到不轻易盲信,不轻易盲从,这样就会有可能避免受骗上当。
当然,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做好预防和打击通信诈骗,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联手重拳打击,从教育、技术、制度、法律等手段给予预防和打击,让通信诈骗没有生存土壤和立足空间,使其无处逃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