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赤坎大队创新开办了交通安全学习教育基地。据了解,交通安全教育班采取循环式办班,实行“随到随学”模式。参加交通安全教育学习的驾驶人,接受教育学习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否则按交通安全教育不通过进行处理。课后,有学员表示很受教育,交通事故案例让人深受触动,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也学会如何规避交通安全风险。(9月13日《湛江日报》)
在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交通事故易发的今天,我们务必要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以构建文明交通。由此看来,2小时的教育学习,让学员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如何规避交通安全风险,意义深远。笔者以为,这种“随到随学”、学足课时的交通安全教育新模式,更能培育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往往比单纯的违章罚款更奏效。
但强化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任重道远,我市各地还需因地制宜继续探索新模式,以织好交通安全教育网,覆盖全社会,让公众受益。例如,可多结合微博微信等等新兴媒体,提高交通违法告知信息服务水平,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取信于民,夯实交通安全教育的基础;可用好中秋、国庆等等节假日,整合社会资源,征集志愿者,继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文明交通的好声音传得更远,扩大交通安全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大力营造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可在城乡交通黑点设立安全劝导站,在及时化解各类交通事故纠纷、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摒弃交通陋习。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基于此,交通安全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始终贯穿于公众的日常出行中。相信这样持之以恒织好交通安全教育网,文明交通理念会内化于公众心灵,外化于他们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