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徐闻县五里村水月亭为徐闻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是徐闻旧“八景之一”, 2014年遭受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而严重损坏。2016年在社会各界与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五里村民和外出乡贤积极筹集资金35万元,对水月亭按原貌进行整体重修,如今已经“容光焕发”、光彩重现。10月2日,五里村隆重举行水月亭修复竣工暨村文化楼落成庆典仪式。
五里村新建文化楼
水月亭周边环境优美
近400年历史的水月亭建在村东南水塘上,把塘分隔为南北两小塘。北塘正方形,约17×17米见方,围堤全用条石构砌,非常工整,还有台阶,供人上下。南塘水面阔达10亩,如镜子般镶嵌村前。亭东西两端均为石桥,桥中有拱,亭基用条石叠砌,亭下有半圆形的拱门,让南北两塘相通。亭四围设有栏杆,游人可以凭栏远眺,赏玩风月。清风徐来,水面泛起了涟漪,一环接着一环扩散至岸边,四周花草暗香浮动。古亭、石拱桥、菜畦、庭院、岸边绿树点缀其中,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
夜晚的五里村
夜晚的水月亭
当天,五里村车水马龙,鞭炮连连,锣鼓喧天,醒狮起舞,社会各界人士、外出乡贤、村父老乡亲、嫁出的姑姆,欢聚一堂,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到处洋溢浓浓的节日气氛。村外出乡贤翁封侨、村民钟国团和附近的爱心老板王银宝还特别赞助,邀请了专业的歌舞团到村进行文艺演出,为村民呈上了一场精彩丰富的文化盛宴。
口吞火把一瞬间
杂技艺术的表演美和形体美
2015年以来,借助全市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东风”,五里村民们齐心协力筹集资金,修建了村道共有16条,大约有4.5公里,全面实现了村巷道的硬底化建设。除了重修历史文物水月亭外,该村还筹集资金85万元新建了一座400平方米的两层文化大楼和村休闲小广场。村外出工作人员代表翁封侨说:“为响应政府创建生态文明村号召,我们外出工作人员与村父老乡亲一道,都积极捐款,新建了文化楼、硬底化道路、休闲小广场,为村民开展休闲娱乐文体活动提供了好场所;修复了水月亭,让历史文物重现光彩。”为创建生态文明村先行垫付了几十万元的村民小组组长钟国团说,这次建设美丽家园,村民与外出工作人员都团结一致积极参与了,行动规模大、效果好,村容村貌整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灯光璀璨,舞姿翩跹
青春美女动感舞蹈
津津有味观看
五里村现有1100多人,绝大部分姓翁。翁氏始祖来自福建省莆田县,后南迁至恩平市,再至高州市,最后,逃避战乱的翁氏兄弟三人迁到徐闻定居。至今,翁氏家族在徐闻繁衍已有13代。 提起翁氏家族,还得说起他们的建村始祖——翁魁。据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卷三十二中的《选举志武官记》中记载:“翁魁,生于大明崇祯戍辰(1628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享年67岁。翁魁字端清,谥庄严,行伍出身,职总戎将军郁林州守府,诰封宣武大夫”。
近400年历史文物容光焕发、重现光彩
翁魁37岁就进入公署徐闻厅,顺治十三年(1656年)授官徐闻海安营千总守奋。由于他军功显赫,先后被朝廷诰授宣武大夫、郁林州首府((现广西玉林)总戎将军。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翁魁带兵剿匪时经过没有人烟的徐闻五里村,看到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恰合心中的世外桃源,于是划定在这里居住。定居后,他培造风水,见前面大海有三墩,五里村前要有三塘,一凸一凹,非常吻合,先后挖掘东塘、中塘、西塘,并建五里村翁氏宗祠、水月亭、莲塘、慈义庙、文昌阁。在宗祠东、西建有讲堂,进行办学、教化子孙,成为五里村翁氏家族的开基始祖。
现在,古朴典雅的水月亭、别具特色的四合院、庄重的祠堂、珍奇的六角桌、遮天蔽日的百年“酸豆”古树……五里村古风古貌保存得比较完好,是当地知名的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