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伯在清扫村旁的道路。李忠 摄
每天下午,退休在家的尤伯像往常一样扛着扫帚出门了。屋外的阳光还有点辣,他挽起袖子,扶了扶头上的帽子便走进烈日中。他沿着家门口的硬底化村道一路打扫,过去的两年里,他就一直义务打扫这条路。
对于港城“创卫达人”尤伯,大家并不陌生,我市创卫期间他组建民间创卫志愿者服务队,全力支持创卫工作。近年来,退休在家的他怀揣着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回到了故土,当起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不忘我市的创文工作。他决定让这个“家”变得更加美丽温馨。
带头清扫村庄道路
尤伯清扫的这条路位于东海岛文丹上村,由上级配套资金及村自筹资金建设,道路于2014年竣工,全村1000多人因此受益。
说到这条路,尤伯感慨颇多:“以前这里是泥巴路,下雨天走,不摔跤都是怪事。现在修成了水泥路,走在上面心情都要好些。”
尤伯名叫尤侯养,1952年出生于文丹上村,他自幼失去父母,是在村民的抚养照顾下长大。从工作到离岗退休,尤伯人生角色不停转换,但“公益”二字却从未远离过。
1973年,尤伯在湛江一家工厂当上了一名车间工人,由于务实肯干,很快被提拔为车间班长。然而在一次意外中,尤伯的双腿受了重伤,伤愈后他便被安排到单位的治安办,负责单位的安保工作。在治安办,尤伯依然是“闲不下来”,他每天坚持早起,按时到岗,还自觉打扫卫生,义务维修公物,甚至出钱又出力。
2011年下半年,我市吹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城区大街小巷掀起清理垃圾、美化环境的热潮。尤伯积极投入创卫活动,组建民间创卫志愿队伍,带领一批市民参与城市创卫。他的坚持感动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当选为第二届“湛江好人”。
据了解,该村村道还未竣工时,他就向老伴宣布,要义务打扫这条新修的村道,继续开展乡村清洁活动。原本以为老伴会坚决反对,但让尤伯没想到的是,老伴却选择了支持。其老伴肖女士说:“老爷子义务打扫路面,我们一家都是支持的,顺带让其把身体也锻炼了。”
如今每天下午,尤伯已经习惯在乡间小路上,扛着扫帚打扫清洁。“有这么好的路,当然要爱护,打扫一下,会亮丽很多。”尤伯说,自己其实也不是做了什么大事情,只是为村民服务一下。他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一直坚持打扫下去。
在他的影响下,村里成立了一支义务清洁队,不少老人都参与进来。每周固定两次大清扫,每天只要听到尤伯来邀约,大家就会走出家门,一起打扫村庄。
竞选村干部发挥余热
2014年,我市创卫成功,当时尤伯也已退休。这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卸了架,该休息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2014年他却选择了另一种活法,从繁华都市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东海岛文丹上村,继续在该村开展清洁活动。
2015年4月,文丹上村党组织换届启动,在村民的再三邀请下,尤伯作出了参加竞选的决定。对于丈夫的想法,妻子肖女士一百个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心疼丈夫,不想丈夫太辛苦。女儿也说:“爸,你一把年纪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
家人的话,尤伯理解。他是退休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够养活自己和老伴。有钱花,有事做,又60多岁了,这个时候去竞选村干部,图什么呢?
“我们是从文丹上村走出来的,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置乡亲们于不顾,不然我内心有愧呀!”简简单单几句话,让家人理解了尤伯的良苦用心。
2015年6月,经过竞职演讲、现场答问、民主投票,尤伯当选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面对群众的信任,尤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跟其他村干部一起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村民之间,察民情,听民声,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新一届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文丹上村昔日坑洼小路变成硬底化村道,门前屋后整洁有序,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漫步在该村,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让人感叹“这不像农村更像休闲公园”。
提及尤伯,文丹上村干部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村干部尤文山说,尤伯不仅在市区参与创卫,还返乡带领家乡父老搞好环境,为文丹上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出了很大的力。此外,他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致力带动村民劳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