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台水下机器人在实验室测试的视频截图。邓锐 摄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湛江相关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昨日,记者了解到,驻湛高校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嵌1号”,日前在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制成功,并在今年国庆期间通过了实验室测试、湖泊测试、养殖塘测试以及海洋测试。其测试结果良好,初步达到设计要求。
据悉,“海嵌1号”是海大电信学院教师与学生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摸索,成功研发的驻湛高校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可以为海洋技术、自动控制、电子与通信等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海洋或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港口航运以及军事服务应用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据介绍,“海嵌1号”由机械外壳、调速系统、驱动电机、姿态传感模块、运动参数采集、双环PID控制软件模块、压力传感模块、声学测距模块、嵌入式处理模块、能量管理模块、图像采集与光量控制模块、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等各个模块组成。设计下潜最大水深100米,水面运行最大速度1.5米/秒,水下最大速度0.8米/秒,最大巡航时间2小时,具有定深巡航和水底定高巡航的功能。该机器人目前具有深度测量、高度(距离水底)测量、视频图像采集、温度测量等简单参数测量功能,准备在后期搭载水下高精度定位、PH值、盐都、溶解氧等海洋参数测量装置进行海洋数据采集,继续改进和完善,为高校和地方科研、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