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我市创文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做好迎接测评准备,昨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云率队调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重点解决好各区、各单位创文工作中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社区创文氛围。 (10月12日《湛江日报》)
在我市创文工作中,文明社区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形式不新、气氛不浓、亮点不多、宣传不够……不把这些短板一一补齐,建设文明社区就无从谈起。在笔者看来,各社区在向“文明”进军的过程中,要多借鉴别的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特点造亮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建成文明社区。
在文明社区建设方面,佛山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禅城的“家综中心”、南海的“熟人社区”、顺德的“社区营造”、高明的“联合党委”、三水的“社区善治”——佛山五区根据自身特点,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社区,让居住其中的民众感受到了一种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的社区新型人际关系,营造出互助、友善、感恩的良好社区氛围,按他们的话来说,是“在家门口享受实实在在的‘创文’成果”。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佛山五区抓住了打造文明社区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服务性。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社区建设成效的最主要标准,是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要提高这两个关键维度,就要从社区的“服务性”入手。要让居民从社区服务中感受到文明,从而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中去。为了提高服务性,佛山禅城区推出了“家综中心”,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与民间化运作管理相结合,政府出资聘请社工进社区,社工对社区人群进行细分,重点为长者、青少年、外来工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目前我市大部分社区都输在这“服务性”上,对居民而言,没有服务就等于没有实惠,让居民自发支持对自己毫无实惠的东西,那恐怕困难不小。因此我们要打造文明社区,首先就要在学习佛山社区服务上下工夫,努力提高社区的服务功能,多办一些居民看得见、摸得着实惠的活动。
其次,是互动性。建设文明社区,除了一些“硬件”设施要过关,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佛山南海区在建设文明社区过程中,就是抓住了“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个重点,探索打造“熟人社区”。社区通过搞联谊活动和鼓励义务参与社区服务,让居民之间有更多交流了解的机会,重拾“远亲不如近邻”,逐渐形成“社区服务居民-居民服务居民-居民服务社区”的良性循环。顺德区的“社区营造”,则更是把不定期街坊聚餐、免费听粤曲等社区活动,变成居民相互沟通了解的一个重要平台。让居民在轻松的环境中更积极地参与到自家社区的营造中去。
最后,是针对性。建设文明社区,也要以问题为导向,既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又要重视居民反映的问题。以问题所在,作为下一步加强建设的重点。佛山高明区“联合党委”的做法,便是针对基层普遍存在服务资源分散、整合不够的问题,创新地对党建资源跨行业、跨领域“大融合”,以此来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从而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我们在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更是要特别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我们才能够握紧拳头打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精力都集中到关键点上来,实现文明社区建设的重大突破。
不仅佛山,其它城市打造文明社区的好经验我们都应该借鉴。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又不能一味照搬,要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去造亮点,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打造出适合湛江地区的文明社区建设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