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舰,一艘以驻地城市命名的守卫南海的南海舰队舰
艇。11月21日,湛江舰官兵在《湛江日报》上给新时代新湛江写了一封信,回首了27年来湛江舰官兵与湛江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双拥共建的感人历程,展望了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的新作为。深情款款,激情澎湃;初心不改,热血永驻。一股暖暖
的军民鱼水情久久在心里流荡。
27年风雨如磐,抹不去湛江舰全体官兵的英雄本色;
27年岁月如歌,道不尽红土地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
连续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湛江,地处海防重地,是广东省驻军最多、优抚对象最多的地级市,一直传承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湛江市委、市政府对驻地部队建设关爱有加,支持国防建设真心实意,凡是军事机关的意见建议,都优先考虑;凡是重要的国防教育活动,都主动参与;凡是建设重大的国防工程,都重点倾斜;凡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都兼顾国防利益,同时通过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议、国动委会、军政座谈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军事日活动等制度,多方面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双向研究和解决驻军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问题,形成“党政军齐抓共管、双拥牵头协调、部门密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取得了“双拥宣传氛围浓、政策服务落地实、社会拥军载体活、拥政爱民真情深”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湛江作为广东省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大市,从 2013年开始依托驻地高校对军转干部实行分批脱产学习,实施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帮助军转干部顺利完成从国防建设人才向党政人才、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的转变,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肯定,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誉为“湛江首创”。
人们常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驻湛部队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支持湛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当好平安湛江的保卫者、抢险救灾的先锋队、服务群众的生力军,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处置急重危难任务、维护稳定、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持交通整治和创卫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湛江人民不会忘记,2015年10月4日,1949年以来秋季登陆中国大陆地区最强台风“彩虹”在湛江市区沿海地区登陆,对湛江市区造成严重破坏,全市停水停电、通讯中断、道路堵塞、城市瘫痪。灾情就是命令,驻湛海、陆、空、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2万多人次支援湛江救灾复产,恢复市容,重建家园,帮助湛江市在最短时
间内恢复了市容市貌和正常秩序,书写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新时代赞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湛江市党政军要紧紧围绕“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为目标和方向,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途径,在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国防需求,纳入国防建设内容,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同步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防现代化水平。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往昔革命时期,军队与人民结下了生死相依的血脉亲情。今朝和平年代,军队与人民延续着水乳交融的鱼水情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湛江,湛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互为所思、互为所动、互为所惠,创新举措,乘势而上,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有新作为,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共谱军民共建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