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支持安铺、麻章、南三等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乡镇,建设美丽小镇。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特色乡村创建向特色小镇建设拓展,放大特色效应。如安铺镇做好“古”和“新”两篇文章,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国家级特色小镇。麻章南海之芯小镇突出海洋主题,打造充满热带海洋风情的省级特色小镇。南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突出以“体育+”为重点的滨海体育主题,打造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航拍廉江安铺古镇。 记者 张锋锋 摄
安铺:打造具有滨海旅游特色古镇
记者 张雅婷 通讯员 陈迪
去年,廉江市安铺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目前该镇全力以赴,健机制、定方案、抓落实,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紧扣本土特色 规划功能街区
按照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力求“特而强”,环境塑造体现“精而美”,发展要素突出“聚而合”的理念。推进“多规合一”,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对东大、中大、西大、南大、瑞南等长约5.6公里、骑楼群面积约0.6平方公里、房屋453座的骑楼街区进行调查摸底,初步划分传统小吃街、旅游特产街、民俗用品街、茶叶茶具街、休闲吧等各类功能街区,注重老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划建设八音、锣鼓文化等安铺特色文化展示馆。
特色小镇的产业谋划和定位将紧扣产业发展趋势,以特色小镇核心区为平台,锁定产业主攻方向,以安铺鸡、红橙、山茶等农业食品为特色产业,打造宜业小镇。安铺将着力发展、扶持和升级安铺年糕、月饼、腊味、酱油等传统食品产业;着力整合安铺古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发展。
紧抓安铺文化历史根源,坚持城镇形态向“优而美”发展方向,在城镇建设上精雕细琢,把文化保护作为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任务。成立历史人文挖掘领导工作小组,充分挖掘安铺文化元素,打造安铺文化标识,整合安铺骑楼等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古镇特色的滨海旅游产业,打造宜游小镇。修编整理安铺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 打造生态旅游项目
安铺镇突出抓好市政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部位节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廉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安铺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已和专业设计单位签订该中山公园改造工程设计合同;道路硬底化、沿江防洪堤及市政道路整治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河边街排污截污、人民大道建设项目等10大重点项目和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及环卫站堆积垃圾清运等20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环境整治与提升。
同时,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生态旅游项目。该镇结合实际,拟在合河、久渔、三墩、老马、珠盘海5条行政村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滨海休闲旅游景观带、现代品牌高效农业创新示范区。
目前,安铺镇已与中铁建、中交、中蕴集团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中蕴集团的智农食谷特色小镇物流板块项目在2017年9月粤商大会签约启动,项目引入了智云农业食品生态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同时,依托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多家单位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目前,正整合回收80亩安铺二轻炮竹厂用地用作小镇客厅项目建设;正筹集成立廉江市智农食谷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
抓好特色产业 分三阶段推进
据了解,安铺镇的特色小镇建设将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来推进实施。近期初步形成“天鹅湖”特色小镇核心产业圈、骑楼老街美食文化圈、一河两岸滨海旅游圈、文化广场商业圈、东城新区生活居住圈等一批定位清晰、功能凸显的区域,打造宜居小镇。中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切实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设计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编制,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面积和规划范围;远期要坚持有机融合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按照特色小镇工作计划, 2018年的工作重点是挖掘安铺文化打造安铺文化标识、城镇绿化美化、建设小镇客厅、中山公园改造、河边街建设、安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建设渝湛高速安铺出口至安铺大桥、河湛大道、安横路三条道路。
记者了解到,春节后集特色小镇规划的展示、项目孵化、商务会谈、行政办公、接待服务于一体的小镇客厅项目将开工建设。廉江将对已开工、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快进度;对已签约未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强督促,尽快开工;对意向招商项目,由一把手亲自对接,确保签约落地。
麻章南海之芯小镇位置图。 受访者供图
麻章:南海之芯小镇入选广东首批30个特色小镇示范点
记者 文秋华 特约通讯员 颜荣生
近日,记者从麻章区了解到,麻章区南海之芯小镇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30个特色小镇示范点,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单位。接下来,该区将加快对麻章城区新一轮规划修编,深入谋划南海之芯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据介绍,麻章区南海之芯小镇位于湖光快线和省道293沿线,紧邻高铁西客站,是西部新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区规划面积3.66平方公里。麻章区希望将南海之芯小镇发展成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点、培育南海地区区域性陆海商贸物流中枢,引领湛江成为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发展引擎和人文胜地。
发展定位方面,南海之芯小镇将利用湛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的重要地位,打造连接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性海洋商贸、物流、海洋合作等领域的海洋商务服务平台,提升区域海洋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提升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开创广东海洋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利用和展示海洋文化和热带风情,提升湛江海洋城市美誉度,打造成为亚热带特色鲜明的南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和陆海商贸集散中枢。
“南海之芯”的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廊三心三片三圈”。一廊,青年运河生态景观廊道贯穿小镇南北。沿青年运河两侧构建生态景观廊道,串联沿线地区的农田、生态保护区等生态资源,串联各个组团中心区的同时形成生态隔离。沿景观廊道布局休闲广场、滨水体育活动场地等,营造富有活力的小镇滨水景观带。
三心,三个“珍珠贝”片区景观核心区,呼应“南海之芯”的海洋产业特色,以珍珠贝为整体意向,利用二级绿道营造三个片区景观核心区,让生态和景观要素深入到组团和社区的内部。
三片,三大功能区集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区:以湛江海洋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集中布局科技研发、科技产业孵化、产业服务平台和高端人才公寓等功能区域,打造南海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区:以湛江商贸物流城为核心,发展面向环北部湾和东盟区域的商品交易、博览等功能,并利用海陆交通便利的条件,发展物流加工、运输管理等功能,打造北部湾商贸物流中心。海洋文化体验区:建设海洋生物馆、海洋文化创意社区等,发展休闲、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体现小镇魅力,增加小镇美誉度。
三圈,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三大圈层。核心区,集中打造湛江海洋产业创新中心和湛江商贸物流城为核心功能区,强化创新和创业功能。配套区,小镇南部地区作为配套区,以热带生态休闲等方向完善功能配套和环境营造,整体塑造宜创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环境。关联区,推动小镇与湛江市、粤西地区乃至北部湾地区其他产业集群和城市功能区的协作和互动,发挥小镇作为区域创新平台和商贸服务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三群众在跳广场舞。 记者 张锋锋 摄
南三:计划2020年初步建成运动休闲小镇
记者 陈凯杰 通讯员 李生根
去年5月,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提出将南三镇申报为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同年8月,成功被确定为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第一批试点项目。目前,南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与初步规划。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成立并进驻南三岛,全面拉开建设序幕。
记者昨天从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了解到,根据规划,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将选址南三区东北角,投入50亿元,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该小镇将拥有运动康复中心、房车露营基地、体育运动主题酒店、国际帆船港、铁人三项训练基地、体育培训学校、摩托艇、皮划艇基地、滨海风情酒店等完善设施,具备举办国家级赛事能力。
据了解,南三岛拥有绵长宽阔的沙滩海岸线,平静的港湾海面以及波涛汹涌的外海海域,探索旅游+体育发展模式,谋划利用全长42公里的环岛公路进行自行车赛事以及长跑运动,利用群岛水城一级水道进行龙舟、快艇、游泳等赛事,利用外海水域进行冲浪、帆板、帆船赛事,利用沙滩海岸进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赛事。逐步形成具有观光价值的体育赛事,打响南三旅游体育品牌。
南三岛内及周边水域众多,港湾环绕,环岛公路、贯岛公路及岛内乡镇公路网络的配合,可以方便设置各种距离的铁人三项运动项目,包括奥林匹克标准距离(51.5公里):游泳1.5公里,自行车40公里,长跑10公里;超长距离(225.995公里):游泳3.8公里,自行车180公里,长跑42.195公里;长距离(148公里):游泳3公里,自行车120公里,长跑25公里;短距离(25.75公里):游泳0.75公里,自行车20公里,长跑5公里。
同时,南三各村(居)委会建成村休闲体育中心,镇内培育形成成熟的徒步、骑行、游泳线路,定期举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篮球、足球等赛事;完成东部中心广场、沙头角鲸涛景区广场以及南三岛滨海休闲体育公园等3个大型滨海休闲体育聚集区建设。
今年,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将继续和投资方加强衔接,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求,不断完善项目设计。积极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项目进入国家级PPP项目库、积极解决项目融资、项目用地等问题,推动特色休闲小镇项目于今年落地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