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次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决策部署中,湛江从未缺席。自古以来,湛江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中国成立后,湛江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要。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施工的现代化深水商港——湛江港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我国港口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84年,湛江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5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包括湛江在内的15个城市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中国开启了开放性、包容性、全球化进程的新局面。
湛江,为什么在国家对外开放发展大战略中如此重要?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和区位优势,这是大自然对湛江的垂青。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居粤桂琼三省(区)交汇点,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不仅是广东的“西大门”,更是中国的“南大门”,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无可替代。因此,在国家对外开放发展重大进程中,湛江一直屡受重任、勇立潮头、奋当先锋。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对广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也是对广东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广东也为湛江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构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提到了湛江,是把湛江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来提,这是对湛江极大的肯定、鼓励和鞭策。湛江要与全省一起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更有理由、更有条件、更有担当地走在最前列。
当前,湛江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最为关键的是补齐短板,扬长优势,建好平台,当好枢纽,把“南大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要大力度推进港口建设,全面落实与招商局集团开展的“1+N”战略合作,开发建设“北部湾蛇口”,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中科炼化项目配套码头、东海岛港区液化码头、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等,巩固和提升“一带一路”支点港、北部湾龙头港口和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地位。要大力度推进湛江国际机场、广湛客专、合湛高铁、玉湛高速等“55811”综合交通工程,推进交通现代化,构建快速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更好地发挥联结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湛江真正成为北部湾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站”,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去,更好地分享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成果。要大力度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为着力点,发展好、服务好龙头项目,完善产业配套,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基地、石化基地和造纸基地,参与国际更高层次的产业分工,形成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增长极和广东新的增长极。要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数字政府”,实施市场准入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自贸区经验复制落地,实施“多证合一”、“减证便民”;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推动口岸“三互”大通关,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要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作为国家的“南大门”,湛江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现实的基础支撑,有宝贵的政策支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湛江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走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最前列,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