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智”援春耕 助力“盐碱地变良田”

2020-03-22 10:1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何有凤 通讯员梁缘

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研究团队助力我市春耕工作。记者 林石湛 摄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近日,位于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的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上,一株株耐盐碱的海红香稻秧苗,随着插秧机“突突”作业,整齐、快速地被插入田中。

当前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行春耕备耕,便成了农民们的“心事”。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团队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智力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围绕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深度参与、扎实帮扶春耕生产,为农民解忧。

“我开始承包时,种的是本地一种叫‘长毛’的稻谷,亩产只有100多斤,经济效益很少。后来,了解到广东海洋大学专家教授有种植海水稻方面的技术,就邀请了他们作技术指导,并使用了他们培育的海红香稻种子,去年亩产量就突破了400公斤,每亩地净收入1000元!现在我承包了300亩地,一年的纯收入有30多万元。”遂溪县卜巢村种植户林开平开心地说,“今年是种植的第四年,我早前也担心疫情会影响生产,但海大专家教授们耐心指导我们开展备耕工作,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为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研究团队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十余次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疫情防控下春耕备耕形势,针对每一农户生产需求和困难,结合种植土地特点,开展整体作物布局指导,帮助农户合理安排春耕日程。团队还联系了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农户准备海红香稻种子,并签订稻谷价格保底回收合同。为解决农户种植海水稻的技术难题,海水稻团队向农户发放了《海红香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规程》,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田地耕作、盐度调节、肥料施用以及海水稻浸种育秧、插秧等环节,耐心解答农户所关心的问题。

为确保防疫抗疫和春耕生产“两不误”,团队编撰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派发到当地农户,加强了农户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湛江是海水稻的发源地,卜巢村今年的耐盐碱水稻示范基地的种植面积将由300亩扩大到1100亩。将来,我们计划实施海水稻原生境田园综合体项目,先期种植海水稻10000亩,作为盐渍田改造的技术示范基地。项目预期能带动250户农户增收和68户贫困户脱贫,预计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上万元,项目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较之未参与项目的农民增加10%。团队还将通过‘高校+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的产业推广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周鸿凯教授说。

此前,位于台山海宴镇南丰村的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产学研基地已拉开了海水稻春播工作的大幕。为助力当地春耕备耕工作,广东海洋大学团队成员还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手段,主动与农户沟通交流,一边宣传防疫知识,一边指导农户开展“稻-鸭”、“稻-虾”、“稻-蟹”共作有机海水稻安全生产技术等工作。针对稻田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问题,团队成员在雨季来临之前,精心指导当地农户做好开沟排水清沟、杂草防控等工作,同时推广早春栽培海水稻防寒育秧技术,应对春耕生产可能出现的早春寒潮和暴雨。

目前,广东海洋大学已涌现出一系列海水稻相关原创性论文、专利、品种保护权和品系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海水稻研发向纵深发展,其产业化推广充满后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