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高三学子就要奔赴考场。在剩下的30天里,如何利用好有限时间来实现文科综合学习的突破?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教育专家为同学们支招。
政治 关注时政热点,提升答题能力
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科继续沿用2019年版的《考试大纲》,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要求不变。后阶段备考,政治科的复习备考做如下建议:
明确方向,活化基础知识。把握课程的主题线索和内容目标,掌握基本观点,突出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既要重组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精神实质,又要加强应用,把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回归考点,紧抓基础知识不放松。
关注时政,在把握热点中提升素养。关注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关注今年社会热点如全民“抗疫”等。找准重大时政与教材(考点)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握时政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训练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掌握方法,培养答题技巧和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与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克服思维定势,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行答题思路和语言的训练,做到精准审题,准确简洁答题。
历史 关注社会热点,回归基础知识
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历史主题复习。历史备考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坚持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把时政热点与高考核心主干知识相结合,把中外关联、鉴古知今的价值追求融入复习中。开展以世界热点和人类所面临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复习,树立问题意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实现高效复习。
回归基础知识,反复训练归纳演绎。后阶段的复习应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突破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注重消化理解,拓展挖掘,以实现知识的灵活转移和运用。
形成知识框架,构建时代阶段特征。历史事件发生于特定的时空之中,作答时需要在三个模块中,围绕材料和题目要求,提取史实、组织历史语言。因此,在掌握了一定细节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明确的时段框架,以时间为序,列举本时段史实、总结时代特征、抓住关键的历史用语,从而提高答题准确率。
地理 完善知识储备,训练综合思维
夯实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完善知识储备。课本是解答高考试题的知识、思路、方法的源头。考生应静下心来翻阅课本,将考试大纲和课标中规定的考试内容所依知识对照课本进行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重点关注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与高校地理教材相衔接的理论观点,具有迁移性和实践应用性的地理原理等。
遵循知识脉络,自绘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点成线,线成网”,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这里的“点”指知识点和考点,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和复习基石,“线”指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学生应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自绘思维导图。
关注社会重大问题。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国际热点和生态问题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选取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用于承载考试内容,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把握现代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创新试题设计的基本模式与思路。
反思错题,提升解题技巧。审题要结合材料快速提取关键词;答案要根据分值,用序号分答案要点;运用地理术语组织答案,语言要精练化,逻辑性强。反思错题,查找知识盲点,锤炼解题技巧,对试卷进行分析整理,明确错误的共性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使学生在反思与整理中学会提炼思路、锤炼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