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推广公筷公勺要先更新观念

2020-06-15 10:2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米苏

    其实很多人并非不知道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之所以没有用起来,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有人认为,大家一起吃饭就是图个热闹,互相夹菜有分享美味、表示亲近的意思,喊服务员上公筷,会让大家感觉别扭,显得自己矫情。即便自己用了公筷,但有时候别人没用,其实也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刻意提醒。特别是吃火锅的时候,总是用公筷来夹,有时甚至要“排队”,到了后来干脆大家都“不讲究”了,也有人说筷子放进滚烫的火锅里就是杀毒了。

    在家里吃饭,推行公筷公勺的难度就更大了。有一次同事就在办公室里提起,她是和公婆一起住的,老人爱用自己的筷子给孙子夹菜,当时她就提议用公筷,没想到这让老人很是反感,认为这是被嫌弃了,说“他爸也是吃我口水长大的”。同事好好地解释了一番,最终才避免引发家庭矛盾。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长辈觉得用公筷又麻烦又生分,传统观念转不过弯来。

    所以要推广公筷公勺,还是得从扭转这些旧观念做起。一方面,是要“谈古”。要让大家明白,分餐制和公筷绝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在魏晋之前,受等级制度、传统礼教及生产水平等影响,中国各个阶层的用餐方式均以分餐制为主。所以如今的转变,算不得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和文化。

    另一方面,是要“论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分餐制和推广公筷公勺很有必要。早在十多年前的“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不仅如此,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中悄悄传播的。就拿幽门螺旋杆菌为例,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大家一起吃饭不用公筷,只要一个人有这种菌,很可能就会造成“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结果。而这种存在于感染者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因此,平时在宣传的时候,就要大力从科学、卫生的角度,去讲明为什么要推广公筷公勺,帮助大家扭转旧观念、习惯成自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