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乍看之下,像是个矛盾的命题。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云阅读意味着以“快”“浅”“碎”为特点的阅读方式,移动终端一滑屏,秒读、秒发、秒转、秒赞、秒评论,时下年轻人更形象地把这一套云阅读操作模式,称之为“刷”。“刷”地一下,那该多块啊。
曾经有一段时间,笔者也很喜欢“刷”,有事没事、空闲下来就“刷”,没有时间挤出休息时间也要“刷”。这种碎片化阅读模式,曾让笔者感到很“充实”,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浏览信息、学习知识,但过不多久,就感觉到这种阅读模式的弊端,它不仅挤占了原本应该用于深阅读的时间,还让阅读的状态变得浮躁甚至有点急功近利,非得从阅读中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应用什么。
更令笔者感到难受的是,碎片化阅读还容易形成一种惰性依赖,想着有什么不懂的就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就像玩拼图一样,找到了一块拼图就以为掌握了全貌,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根本就没有形成深度的、批评的、理性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这获得的“知识碎片”就会随时间变得模糊,到下次要用的时候还得靠搜索。
另一方面,云阅读大多时候是“投喂”式阅读,一些不负责任的公众号会把大量无用信息发到你手机,有的更会精心制作标题把你“骗”进去。这种阅读自主性的退让,笔者认为也不利于个人阅读体验。直白地说,很多时候的云阅读,你没读到你真正想读或者应该读的东西。
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有没有可能呢?当然是有可能的。其实云阅读,也不过是换了个阅读的载体,没有摸到纸质的书本,难道就不能进行深阅读了吗?云阅读要“深呼吸”,关键还是在“选择”上。一方面,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无论形式再怎样变花样,“内容为王”是不会变的,那些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注定是无法进行深阅读的。如果还是要“刷”,起码“怎么刷”、“刷什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就是要“选”对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如果这个人本身就不喜欢深阅读,只希望用阅读来打发时间,那么硬是逼着他去深阅读,估计也是事倍功半。特别是时下一些培训机构认为传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方式,倡导并教给学生一些快速浏览、碎片阅读的方法。要让学生们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还真不容易。
阅读不能只靠“刷”,但愿能有更多人明白到,15分钟画出的思维导图,其实一点也替代不了15万字的书本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