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日报》报道了在市七小开展的“遵守交通法规 文明安全出行”宣教活动。报道的配图令人眼前一亮。画面的背景是校园内,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当起了“群众演员”,模拟在路上开着电动自行车;而在他们旁边,“铁骑队员”在讲解“一盔一带”知识,送上一个个守护安全的“锦囊妙计”。
这样的场景模拟式宣教,不仅直观易懂,而且十分有趣,说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更加容易吸引学生观看倾听,比起板起脸来说教,效果自然更好。交通宣传,不妨多些这样的“场景模拟”。
笔者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场景模拟”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标配。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就主打这“场景模拟”教学,令笔者印象深刻。幼儿园请来交警大队的民警,和老师们一起在校园里布置“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各种交通标志,现场还有很多小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在交警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老师说明交通安全小游戏的规则后,孩子们就会分批扮演“过马路的行人”“骑自行车的学生”“开车的驾驶员”等角色,纷纷“上路”体验。孩子们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当中,在交警阿姨的指挥下,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观察红绿灯、安全过马路等交通安全知识。而家长们在旁边观看,也是一次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宣教,应该就是“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场景模拟”在幼儿园中比较好开展,但到了中小学校园,学生都长大了,不能像开“碰碰车”一样来宣讲吧?其实想要造出“模拟”的效果不难,关键是要开动脑筋、多花心思。舞台剧、小品、短视频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式。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个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短视频大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编剧、演出与拍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与推广交通安全知识的过程。小视频收集好之后,放到网上让学生们打分,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最后,是要请作为专业人士的交警当“观众”,通过指出演出中的亮点与不足,加深师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印象。同时,交警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感受道路参与者的心理,这些小视频还可以成为交通宣教的素材,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