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夏冰讲解禁毒工作。 受访者供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禁毒战线上,用执著、耐心、关爱帮助吸毒人员回归正常生活轨道,他们就是禁毒社工。赤坎区中华街道办事处社区禁毒社工孙夏冰就是其中一位。
从三尺讲台到禁毒一线舞台,有着8年党龄的孙夏冰成功完成职业转变,用心用情帮助社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先后被评为湛江市“十佳禁毒社会工作者”、湛江市“先进禁毒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一名老师转身为禁毒社工
在成为禁毒社工以前,孙夏冰是湛江市华港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之前甚至不知道有“禁毒社工”这个职业。
2017年5月,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孙夏冰成为一名禁毒社工,被分配到赤坎区中华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吸毒人员的走访、帮教等。
成为禁毒社工后,孙夏冰从一个“教书育人”的讲台来到了另一个“授业解惑”的舞台。她把戒毒人员看成是有待进步的“后进生”,将教师工作中的教育学、心理学运用到禁毒工作中,在社区中提供戒毒康复服务,开展帮扶救助服务,参与禁毒宣传教育。
她走遍辖区每个吸毒人员家庭,对辖区涉毒人员信息逐一核对,摸清吸毒人员的基本信息。孙夏冰对在册吸毒人员实行一人一档管理,落实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控,逐步完善了吸毒人员档案。她细心整理禁毒台账,将禁毒资料电子版、纸质版按照年度、类别有序归类存档,需要时,随手拿来。辖区禁毒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禁毒意识深扎居民心里
中华街道是一个老城区,孙夏冰结合老城区平时老年人多、青少年多,节假日人流量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少先队活动应用到禁毒宣传中,结合时间节点、节假日,紧跟省、市禁毒办的步伐,创新禁毒宣传模式。
创新禁毒宣传模式,筑牢禁毒预防教育防线,是孙夏冰的工作目标,她常常利用春节、年例、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契机,在辖区人流多的地方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学校春节晚会、“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等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联合辖区单位开展禁毒宣传进厂企活动;联合党员、志愿者等进家入户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督促辖区商铺利用LED显示屏播放禁毒宣传标语等。哪里人多,哪里就有她禁毒宣传的身影。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线下,她和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者等挨家挨户入户宣传“防疫+禁毒”知识,利用小喇叭穿街走巷,播放禁毒知识音频等形式,将“禁毒+防疫”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使“禁毒+防疫”知识家喻户晓。线上,停课不停学,禁毒学习不停歇,她推动街道联合区禁毒办、区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线上禁毒直播课堂,为1500多名学生上禁毒教育课;在学校社区家长微信群里,进行禁毒微课有奖问答活动,让学生不出门即可学习防疫和禁毒知识。
全方位宣传,全员关注,全体动员,禁毒意识已深深扎进中华街道每个居民的心里。
用专业知识服务戒毒人员
“半路出道”的孙夏冰深知,专业是前行路上的重要法宝。她结合工作情况,不断研读禁毒文件、学习社工专业知识、研究专业社工服务技巧与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8年6月,她成功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她将社工专业理论知识及方法技巧运用于实践工作中。
根据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她运用专业的伦理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注意与戒毒人员的沟通方式、服务技巧,细微之处显关爱。
在孙夏冰眼中,戒毒人员是需要帮助的“病人”,他们需要关注,更需要关爱。她把戒毒人员看成是有待进步的“后进生”,常常站在戒毒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人为本,用同理心去接纳和关爱戒毒人员,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述,尊重他们。遇到态度恶劣或不配合的戒毒人员,孙夏冰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社区戒毒的意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了解他们的难处。
她还会经常开展对涉毒人员的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慰问,微信聊天、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为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关爱,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督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坚持按时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报到,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交流谈心。
如今,见到她,戒毒人员总会亲切又欢喜地叫一声“冰姐!”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全身心投入禁毒工作,以朋友交往的方式和戒毒人员接触,聆听、接纳、感化,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使之产生信任和认同感,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说这话时,孙夏冰的眼里闪耀着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