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要时刻“在状态”

2020-07-07 09:1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7月3日,市政府第十四届80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找准补齐我市防汛救灾工作短板。(据7月6日《湛江日报》)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汛期,一些地区因暴雨出现洪涝地质灾害,部分河湖水库水位迅速攀升,防汛抗洪形势严峻。我们应该在心底敲响主动防控的“警钟”,时刻保证防汛救灾“在状态”。

    有人会觉得,“防汛”离我们很远,更谈不上“救灾”。近段时间,湛江天气炎热,每天都是烈日当空,就算出现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不少人也只当是“偶然”,全然没想起已经进入汛期,一场暴雨就可能致灾。加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大力开展江河堤防建设,水利设施工程也渐渐升级。于是,一些人潜意识里滋生了麻痹松懈思想,认为天旱无雨、烈日当空,堤修高了、坝筑牢了,台风也不来了,防汛大可“高枕无忧”。这一不留神,就跳出了防汛救灾的“状态”——意识上弱了、行动上慢了、责任上松了,一言以蔽之,“轻敌”了。

    不在“状态”,是危险的。常言道:水火无情。尤其是对于洪涝灾害来说,由于其往往突发而难料,因此破坏力和危害性难以准确预判,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家破人亡、家园尽失的后果。因此,时刻“在状态”,主动去“防”,准备好“救”,十分重要。

    防汛救灾,以“防”为先。“在状态”的防,应该是随身带着“望远镜”与“显微镜”。所谓“望远镜”,就是坚持抓好汛情监测,通过气象、水文和环境监测,进行大数据分析,增强对汛情、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而“显微镜”,则是要坚持开展灾害易发区的日常巡查,找准补齐我市防汛救灾工作短板,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防汛救灾,不能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地“盯防”,而要靠各相关部门高效协作地“联防”。要拧成“一股绳”、坚持“一盘棋”,前提是大家都“在状态”。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滚动预测预报,时刻保持“预警”状态;应急救援队伍则要进一步加强救灾专业力量,完善抗洪抢险工作预案,时刻保持“迎战”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放下麻痹思想,赶快进入“状态”,方能筑牢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坚实堤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