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方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给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尤其是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们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烈日下,很多工地的建设者战高温,抢进度,保工期;环卫工人们也是冒酷暑,扫大街,保整洁。可以说,高温下的劳动者们确确实实很辛苦。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多地纷纷组织慰问,有的送矿泉水,有的送水果,有的送毛巾,有的送清凉油……等等。虽然送的东西不多,也值不了多少钱,但这种“高温关怀”却令户外劳动者们无比感动,使他们在高温下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清凉”。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单位、部门却无动于衷,他们不但防暑用品置备滞后,有的甚至为了抢工期,赶进度,竟强迫劳动者们在高温下连续作业达十多个小时,对工人们的一些小小的合理要求竟不闻不问,有的甚至还以扣工钱来要挟。“高温关怀”沦为了“纸上关怀”,这不能不让高温下的劳动者们感到心寒。
笔者以为,给予户外劳动者们“高温关怀”,除了给他们送去凉水、水果、毛巾、清凉油等物资外,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因地、因时制宜,建立健全防暑降温预案,合理安排工期,避开高温作业,做好后勤补给,让高温下奋战的劳动者们真正感受到足够的“清凉”。因为“高温关怀”不仅是对劳动者尊重关爱的有效表达,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高温无情人有情。”但愿各地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好相关的职工防暑降温“凉策”,多给户外劳动者送去“关怀”和“清凉”,让在烈日下工作的劳动者们多感受一些“高温关怀”,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而切忌让“高温关怀”沦为“纸上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