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礁上的客人是“海绵宝宝”

2020-07-30 15:4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骆丽华

    7月27日,本报报道了《美丽特呈岛惊现珊瑚礁》,引起了社会关注。不少网友好奇,“礁上的是啥?”为此,记者请教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珊瑚保护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廖宝林。他从事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生物学研究14年。

    “礁上的可爱客人是海绵宝宝。”他说,海绵是一种滤水性海洋生物,是常见的海洋生物,能将水中杂质过滤。但因为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美丽,所以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若能加以保护,成片规模开发,倒也可以作为旅游亮点。

    海绵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从浅海到深海都能找到它的踪迹。海绵是一种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门约有5000个物种,分为790属80科,呈世界性分布,从淡水到海生,从潮间带到深海。它们形态各异,呈块状、管状、分叉状、伞状、杯状、扇状或不规则状,体型从极其微小至2米长,常在其附着的基质上形成薄薄的覆盖层。它们或色泽单一或十分绚丽,这颜色源自类胡萝卜素,主要为黄色到红色。

    海绵和珊瑚最明显的区别之一,珊瑚是由许许多多个珊瑚虫组成的,而一个海绵就是一个动物。海绵也具有造礁功能。在水深80米以下几乎没有活的造礁珊瑚, 但在这里硬质海绵成为能够分泌碳酸钙的造礁动物。

    在珊瑚礁的浅水区,有些海绵生长在洞穴和裂隙内,呈皮壳状,起到增厚和固化洞壁的效果。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温暖而清净的热带海域,以赤道为中心,随着纬度的增加而种类逐渐减少。中国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于南沙、西沙、东沙、海南、台湾以及华南沿岸。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平衡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蓝色沙漠里的绿洲”。珊瑚礁的面积只占海洋整体面积的0.1%,但我们所知的生物物种中,25%是依靠珊瑚礁生活的,也就是有4万种以上的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它对于优化地球大气环境、维持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