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我省“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火热展开。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调研组一行在茂名化州山区调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对广东医科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据悉,广东医科大学坚持立德树人、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多年来取得良好成效,连续四年蝉联“最佳暑期实践大学”。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线上为主,线下结合”的方式。省内线下活动主要发挥返乡学生的作用,以当地为主,就近开展。广东医科大学夏日萤火服务队为山区儿童带来安全防护、健康防病、爱党爱国课程包,内容涵盖新冠肺炎预防、护眼护齿、两性生理、防电、防溺、防灾和急救知识以及国旗文化和国旗礼仪等。教学对象为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课程内容符合当下社会热点需求,也有利于帮助山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夏令营课程寓教于乐,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欢迎。
服务队里有对孪生兄弟格外引人注目。弟弟谢立康在广东医科大学就读生物技术专业,哥哥谢立健在广东药科大学就读药事管理专业。兄弟俩的名字组成了“健康”一词,他们就读学校名称也分别包含了“医药”两字,寓意深刻。兄弟同心,假期里一起来传递医药健康知识。不仅如此,弟弟谢立康作为服务队队长,还拉来了同样返乡在家的来自成都大学、深圳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加入了支教队伍,扩大了支教阵容。
结合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经充分研判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该校充分发挥医科大学的专业特色,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了全新安排。今年该校共组建58支实践队伍,共1200名师生线上线下先后上岗。该校早在6月初就启动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包的开发,经过遴选优秀团队、专业教师指导,录制完成了名为“广东医多彩小课堂”的课程包,内容包括认识自我、爱护自我、提升自我三大板块,共十五门课程涉及防疫、防灾、防骗、防病等安全健康内容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线上广泛传播实践课程外,学校今年设立“支医”服务队,对口支援雷州市相关村镇的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努力培育学生“大爱情怀”。近年来,该校共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320支,参与师生近万人,自筹资金近五百万元。社会实践队员足迹遍及全国11个省份77个乡镇,内容涵盖医学科普、多彩课堂、老人关爱、特殊群体帮扶、精准扶贫、义诊服务、常见病预防等领域。该校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寻找全国百强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活动“最佳暑期实践大学”称号,成为目前广东唯一蝉联“四连佳”高校。此外,由暑期社会实践延伸的项目“移动生命线——公交急救宣教项目”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微笑种子播撒计划——儿童龋齿预防行动”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宁养义工志愿服务队获得全国“七彩假期”示范团队,全校获得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以上奖项10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