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报道了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15年来潜心搜集的“吴川抗战史料专辑”,日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一事。报道刊登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大家纷纷对梁杰老师的举动表示敬佩,希望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民间抗战史研究者。

梁杰从高中起就喜欢文史
“梁杰老师多年潜心研究吴川抗战历史,是为了不忘过去,更好地为未来。”家住吴川市梅菉街道人民东路的郑志春说,梁杰老师15年来潜心搜集整理吴川抗战史料的举动令人感动,希望有更多民间人士也热情参与收集整理抗战史料,“民间抗战史研究者的坚持让人感动。”
梁杰的高中同班同学任成庆说,当时梁杰就特别喜欢文史类的学习和研究,学生时就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学习文章,后来上山下乡插队到雷州林场,中途也没有间断对文史的研究。他经常深入民间,搜集吴川抗战、粤西地下党光荣斗争的资料,“现在其成果能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这是在学习交流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值得庆贺。”
“为我年少时熟悉的叔叔,点赞!”网友nicole写道。网友Bear writes history得知梁杰老师搜集的“吴川抗战史料专辑”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高中在历史社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位喜爱研究吴川历史的老师,这次看到他收集的史料能上权威平台,挺激动!”

民间自发研究热情值得尊敬
“这种民间自发的抗战史研究热情非常值得鼓励和尊敬。”湛江市人大代表林壮锦认为,梁杰老师作为一位民间抗战史研究者,15年来他不计付出,发扬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搜集史料的寻访中屡获新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提醒当代年轻人不忘历史坚持奋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弘扬抗战精神,努力工作,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鼓励地方加强红色文化研究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总编助理邢宗民接受记者连线采访。他说,梁杰先生自中学教师岗位退休后,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关于吴川地区抗战历史的资料,这种精神、这份坚持,很让人敬佩,“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中有无数像梁杰先生这样的人的不断努力,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才得以重现世人面前。”
“吴川抗战史料专辑”登上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这是吴川民间自发的抗战史研究的突破。邢宗民指出,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自成立起,即坚持“公益、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等馆藏资源,致力于汇集所有和抗战相关的史料。目前平台上线的主体资料为报纸、期刊和图书,总量达2600万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抗战不可或缺的网站,致力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历史、研究历史。
邢宗民对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今后弘扬抗战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抗日战争故事记录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抗击外敌的英勇事迹,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地方党委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挖掘这些精神财富,吸引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来研究地方历史。
在众多的史料中,“地方档案”可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学术界进行研究的最为肥沃的“养料”“活水”,他希望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学术界的力量,开发好、利用好包括“地方档案、地方志、党史资料、组织史资料”等在内的珍贵史料,是弘扬抗战精神、弘扬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