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3个月,声势浩大的全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已经过去了20余天。究竟整治效果如何?日前市创文办组织人员对赤坎、霞山等地进行明察暗访,现场直击重要路段交通状况,发现全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交通乱象得到一定改观,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得到加强,全市各界对交通整治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这段时间你到市区走上一圈,明显看到交通要道上交警多了,志愿者多了,巡逻民警多了,交通状况也好多了。但通过对市民的民意调查和记者现场蹲守来看,总体感到湛江的交通还是不太理想,不尽人意,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与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不时可见到行人、电动车闯红灯、行人跨越隔离护栏等;市民驾驶电动车不按车道行驶、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车辆违规停放现象突出。每当上下班高峰期,市区主干道的车辆拥堵仍然比较严重,车队排长龙的情况天天都有。

全市综合交通整治一直在进行,但效果总是不尽理想。记者即时拍摄的照片很能说明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个重点。首先城市城镇人口加速聚集快速流动,各种交通工具急剧增加。目前市区电动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加上数十万辆的小汽车,可以说全市交通道路的承载己超负荷,车辆的保有量与现有停车矛盾十分突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二则极少数市民文明素质较差,没有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自律自觉意识,出门上街一味图快捷方便,把遵章守法置之脑后,明知不对而有意为之,总抱侥幸心理。再则,有些地段交通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管理还跟不上。交通综合整治还是缺乏严谨刚性的管理举措,缺乏认真精细的“锈花”功夫,缺乏常治长效的招数。

城市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文明交通、文明岀行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交通乱象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具有反复性、顽固性、艰难性的特点,只要稍微一放松即刻出现反弹。治疗此“顽疾”单靠公安交警的力量决然不行,要举全市之力,用雷霆手段,出高招实招。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教育每一个市民都要把文明交通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一名文明守法、文明岀行者。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指路标志、诱导系统;合理划定路内停车区域及泊位标线、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要将市区部分闲置土地设置改建临时停车场,扩充停车容量;要加强对主要交通路口的整治提升,增加智能设备,完善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要重点整治不礼让斑马线、电动车冲红灯、车辆乱停放、机非混道行驶、行人乱穿乱行等突出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压实整治工作责任,用整治结果说话,让整治效益持久。

令人欣喜的是,湛江的交通秩序整顿正在吹响集结号,全市上下正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硬措施抓好集中整治交通乱象、交通拥堵、交通陋习等,用问题倒逼整改,用成效回报市民期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形成合力,久久为功,一定会取得整治工作的好成绩,一定会让全市交通面貌出现根本改观,一定会助力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