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项目已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

2020-08-28 15:42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 卓朝兴 通讯员 庞杨娇图/受访者提供

海水稻。

    昨天是袁隆平院士农历90周岁生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等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日前在广州落幕,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团队荣获金奖。而该项目团队的研发人员,正是来自以袁隆平院士为核心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海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和广东海洋大学。

    这个创新创业团队是怎样的“战斗集体”?这个项目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斩获金奖?有什么实际应用和前景?……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昨日,记者对该团队成员进行了专访。

团队照。

    效应——

    项目已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

    据悉,广东海大“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王世超、冯慧欣、黎正东、许晴、陈思怡、吴卓嘉、吴敏怡、江雨莹、许银珊、刘小辉、毛春灵,项目指导老师为潘新祥、尹喜、陈进军、周鸿凯、郑殿峰、曾准。

    “‘海水稻—中国新饭碗’依托于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成果,实施海水稻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队长王世超介绍,该项目着重研究海水稻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功能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栽培模式与技术研究、盐碱滩涂地生态修复、盐碱稻功能食品开发等,公司通过产业化种植海水稻,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吸纳农户和贫困户种植海水稻。该项目带动了45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带动120多户农民种植海水稻,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种植新品种的海水稻。

    据介绍,海水稻是一种利用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在野生耐盐碱水稻稻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培育所得到的更具价值性和推广性的耐盐碱特种水稻,具有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讲座教授陈日胜在遂溪县虎头坡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开始了长期的培育工作。

    湛江是海水稻的发源地,广东海洋大学则是海水稻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早在1996年,广东海洋大学就有一支以方良俊、周鸿凯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开始了海水稻的研究工作。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成千上万次的测试,广东海大杂交改良培植出海水稻海红香米,海红香米由此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据介绍,广东海洋大学高度重视耐盐碱水稻领域的研究推广工作。2019年,广东海大在湛江主办了首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以本校海水稻研究团队为依托挂牌成立了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聘袁隆平院士为荣誉院长和学校特聘院士,并在袁隆平院士的建议和支持下,在湛江筹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分中心。目前,广东海大已涌现出一系列海水稻相关原创性论文、专利、品种保护权和品系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海水稻研发向纵深发展,其产业化推广充满后劲。

    意义——

    响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计划国家号召

    王世超于2015年从广东海洋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做互联网、电商行业相关的创业项目。2016年开始,他跟随导师进行海水稻产学研推广,2017年引入上市公司参与合作海水稻产业开发,2019年5月邀请袁隆平院士加盟,2020年6月加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

    该项目团队研发人员来自以袁隆平院士为核心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海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和广东海洋大学,产业化运营团队则大部分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我们团队做的就是将海大科研团队在海水稻上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由我们去推广种植,然后将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个项目也是积极响应关于鼓励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积极融入乡村振兴计划的国家号召,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的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王世超如数家珍地介绍,该产品有四大优势:一是可以提升产量,将亩产200斤提升到1000斤以上;二是提升产值,每亩产值500元提升到3000元以上;三是提升品质,可以作为主粮米;四是提升营养,可以用来开发功能性食品。该项目现主营有海水稻新品种海红香米及其衍生产品米酒、米饼、米粉等,线下设有多家海水稻健康体验馆,并与多家国内上市连锁药店合作,推广海水稻健康产品,线上与天猫、苏宁、京东等大型平台合作,种植生产销售年产值近亿元。

    展望——

    希望政校企合作互助实现多赢

    湛江是海水稻的发源地。海水稻在给人们带来营养健康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和修复生态,增产增值,是利国利民的创业创新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海岸线绵长的湛江有约50万亩盐碱地,这些盐碱地其实可以通过改良来种植海水稻的。”王世超认为,湛江具有巨大的海红香米的推广种植潜力,“目前,我们这个项目在遂溪、廉江、雷州都有比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在徐闻、坡头、吴川等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试验基地,尤其是今年,我们准备在东海岛做一个海水稻的试验田,实现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和谐发展。”

    据王世超介绍,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该村海红香米亩产800多斤,“之前其实是海大的教授们一直在这块地上改良做示范。我们企业接手之后,扩大了种植面积,同时帮助农户解决了销售上的问题。以前农户要自己找销路卖,而现在由我们直接收购,然后把它加工成各种产品卖出去。农户不必再为产品的销售而发愁,没有了后顾之忧。”

    王世超也坦承,在湛江推广海水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期盐碱地的改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还需要提高大众对于海水稻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海水稻的营养价值。“我们希望政校企合作互助,实现多赢。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盐碱地改良的前期资金,然后由企业去协调农户种植耐盐碱的海水稻,并将有关产品销售出去,逐步使雷州半岛农村荒废的盐碱土地重新焕发生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对于海水稻的推广力度,通过相关的科普和宣传,提高普通百姓对海水稻这个产品及其营养价值的认知度。”王世超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