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8月29日,记者从岭南师范学院了解到:8月中下旬,从南海之滨的广东湛江到雪域高原的西藏林芝,一首歌曲在两地师生心中反复吟唱,《援藏良驹》这部纪录片让众多观影者热泪盈眶。
岭师2020年西藏支教队抵达西藏。 通讯员 张少华 摄
三十三载 “援藏良驹”的接力传承
今年8月15日,在岭南师范学院2020年西藏支教队出征仪式上,支教队队长周艳红从岭师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手中接过支教队的队旗,接过学校传承33年的“援藏良驹”接力棒,也拉开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纪录片《援藏良驹》的首映序幕。
据悉,《援藏良驹》纪录片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传承三十一载“援藏良驹”的荣光——教育援藏的实践与探索》的项目组于2019年进藏摄制,以岭师西藏支教队队员李昭桐为主人翁,折射该校30多年来师生、校友接力教育援藏的坚守与传承,带给人直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去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项目组用影片来真实记录岭师30多年在教育援藏过程中彰显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实干奉献和传承坚守,从而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援藏工作向前发展。今年,我们选择在支教队的出征仪式上进行影片的首映,就是对新一批援藏支教队员有力的行前教育和出征动员,让同学们以行动作最好的传承!”精品项目负责人黄达海介绍。
受疫情影响,岭师2020年西藏支教队采取了“云动员”“云体检”“云选拔”的全新组织形式,获得了大学生们的热情响应,如期选拔出29名大四优秀学生作为该校第七批援藏支教实习生,进藏作为期半年的支教服务。
促进教育均衡的 “精准扶贫”
8月19日,经过三天三夜,经过汽车、列车的3次换乘,岭师西藏支教队跨越了3000多公里,陆续抵达西藏林芝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10个支教单位,也将《援藏良驹》纪录片送到各支教点展播。
“援藏支教实习是岭师在2014年先行试点探索的项目,目前已被推广到广东12所高校共同参与,成为新时代粤藏携手深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有力抓手。”林芝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珍珠在观看《援藏良驹》纪录片后这样评价。她认为,援藏支教实习已成为粤藏两地大中小幼学生之间传递和培育爱党爱国情感的桥梁,是粤藏携手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举措。
“岭师的援藏支教实习就是促进教育均衡的‘精准扶贫’。同学们的支教行动是对岭师‘援藏良驹’精神和校训精神最好的诠释。”工布江达县政府副县长天浩然在欢迎仪式上充分肯定了岭师的援藏举措。
林芝工布江达县教体局副局长魏颖观看《援藏良驹》纪录片后热泪盈眶,几度哽咽。他说:“在岭师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均衡之花开遍‘彩虹之乡’的每一个学校。”
啃硬骨头、补短板 “雪中送炭”赢点赞
娘蒲乡中心小学海拔近4000米,是工布江达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学校。为迎接岭师新一批支教实习生的到来,全校师生集中在一起,向到来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一同观看《援藏良驹》纪录片,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岭师大学生的支教给我校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我校渡过难关。特别是今年,我校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增加到了500多人,但老师只有19位,除了教学,我们还要兼顾留宿学生的生活。如果岭师的实习生不来,我们连排课都成问题。现在岭师一次给我们派来8位大学生,真是‘雪中送炭’!”娘蒲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健元的欢迎致辞透着激动与兴奋。
“娘蒲乡中心小学常年缺教师,在林芝市35所小学的教育指标考核中常常排在末位。岭师的支教,将有效解决该校师资队伍的数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在岭师的支持下,魏颖也对娘蒲乡中心小学的新发展充满期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的教育援藏要实施‘精准帮扶、定点攻坚’的新机制,瞄准西藏林芝基础教育还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做啃硬骨头、补短板的工作。”黄达海指出,今年六成的援藏支教实习生派驻工布江达县海拔最高、底子最薄的东部三乡,以实际行动投身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攻坚。对娘蒲小学,除了派去最多的大学生,还将提供针对性的教研支持,帮助他们打好翻身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