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华广场停车1.5小时,就收费20元,在湛江各大商场都没有遇到收费这么贵的停车场!”近日,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赤坎爱华广场停车收费价格过高。
(9月2日《湛江日报》)
赤坎爱华广场停车1.5小时就收费20元,而九二一路露天停车场3小时内只需5元/次——相距不过300多米的两处停车场,收费却“冰火两重天”,市民自然喊“贵”。对此,价格监督电话“12358”回应,“已放开市场调节,只要停车场做到明码标价,就没有违规”。一边是市民喊贵,一边是没有违规,难道“存在即合理”?
应该承认,城市核心区停车费上涨,并非全无道理。从市场规律来看,既然爱华广场附近寸土寸金,“是老城区,周边又是寸金桥公园、商圈、文具街,停车位比较紧缺,且还是单行线”,那么通过价格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在某些外国经济学家看来,是毫无问题的。更何况,人家爱华广场是打开门做生意的,“不少市民停车在广场,未到广场消费,反而是去寸金桥公园玩乐一天,真正来这里消费的顾客却找不到停车位”,商场为了“方便顾客,促进消费”,提高停车费似乎也无可非议。至于停车费贵不贵,那是市场调节的,“明码标价,就没有违规”,更加没有问题。
但这看似合理的存在,却经不起斟酌推敲。城市核心区停车费上涨,那是“国际惯例”,国外大都市早有这个经验。以停车费最昂贵的伦敦为例,不仅开车进入伦敦市中心要缴纳10英镑的拥堵费,日均停车费更是高达42英镑,繁华地段停车每日最高收费更是高达75英镑。高收费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与环境压力。但如果只学到伦敦停车费的“贵”,而对其利用多收来的停车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视而不见,那不过是邯郸学步。解决停车难,不能一味靠“贵”。
据报道,爱华广场内的标价牌写明:停车不超过30分钟免费,30分钟—1小时,收费10元;1—2小时20元……以此类推,按每小时10元依次递增。此外,该广场还标明:“停车消费,基本免费,如不消费,收费比较贵。”并附有“消费金额30元以上免费停车1小时,30—50元免费停车2小时”等相关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普通私家车在湛江算不上奢侈品。停车场工作人员说,不少人在广场停车后去旁边的公园玩,一针见血地戳中了老城区停车难的痛点。但工作人员没说的是,由于老旧小区没有建停车场,所以不少周边居民也把车停在了爱华广场。提高停车收费,让节俭不愿浪费的居民把车开走,不过是把停车难的压力全部转嫁到周边居民、寸金桥公园和九二一路露天停车场那里。此举效果几何,报道中有现场描述——“赤坎区九二一路爱华广场附近的一处停车场,早已停满了车。而不到300米远的爱华广场停车场内,30余个停车位却停了不到一半的小车。”而对“挨贵”停车的市民而言,“有时找不到停车位只能兜一圈,最后停车到爱华广场,也是无奈之举”。
解决停车难,不仅是一个商场的事,也不仅仅是老城区居民的事。一味靠“贵”,最终顾客多了还是少了、消费是涨了还是降了,停车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民众是舒心了还是心塞了,大家心知肚明。要解决问题,还需另想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