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赤坎区农业农村局、团赤坎区委、北桥街道处、培力社工等单位联合在文章村举办了“实施垃圾分类,提升人居环境”宣传活动。 (9月3日《湛江日报》)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当前,我市各地都在努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这个背景下,结合当下方兴未艾的制止餐饮浪费活动一起推进,会不会产生“1+1>2”的效果呢?
有个数据很值得关注,截至2019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0800万吨,占生活垃圾总数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推动垃圾分类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在厨余垃圾的分类处理上。部分厨余垃圾确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经适当处理后,可用作牲畜饲料,也可作为生物化工原料进行二次利用。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厨余垃圾处理不当,其负面影响也很大。一些未经处理的厨余垃圾,如果直接就用来饲喂动物,或者如一些不良商家那样用于制造“地沟油”,那么这些厨余垃圾就会最终回流到餐桌上。一是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损害食用者身体健康;二是在二次使用过程中,导致细菌病毒的滋生,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滋生大量蚊虫,成为疫病发生与传播的温床。由于洗涤剂、防腐剂等化学产品的使用,未经处理的厨余垃圾中往往含有汞、铅、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喂给家禽家畜,然后再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而对城市环境而言,乱废弃的厨余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造成下水道淤塞。因此,制止餐饮浪费,尽量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推进垃圾分类,有效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两者的初衷和目标是一致的,应该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尤其是在居民家庭中,应该把两者的宣传结合起来,更好地形成共识。
另一个数据,也很值得关注:在北京实行新的垃圾分类规定3个多月后,厨余垃圾产量比过去增了一倍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更严格的垃圾分类措施下,过去一些被乱弃置或分错类的厨余垃圾,被统计了进来。虽然目前绝大部分餐饮企业都已经有意识地提醒顾客合理点餐,注意不要铺张浪费,但在一些餐饮企业和员工的惯性思维里,还是希望消费者尽可能多消费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餐饮企业其实存在制止餐饮浪费动力不足的问题。它们或许会让顾客多点餐,等吃剩菜之后大力鼓励顾客打包,但最终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这些剩菜剩饭会变成厨余垃圾,而且这种做法其实也与制止餐饮浪费的初衷不符。因此,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对厨余垃圾的分类统计,来完成对餐饮企业的监督呢?如果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正常状态下餐饮食肆的厨余垃圾数据,再经过一段时间对这些厨余垃圾量进行记账,以台账的方式记录后,返回大数据分析餐饮企业有没有制止餐饮浪费,那么就有可能形成对餐饮企业更有效的管理闭环。
希望有关部门和餐饮企业一起努力,将制止餐饮浪费和推动垃圾分类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