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坡头区乾塘镇,一栋浅黄色的建筑格外吸引人。原来,这是该镇升级改造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此时传来的“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粤曲声,与读书声、欢笑声,汇聚成一曲喜悦的赞歌。
曲艺爱好者在文化站曲艺社自弹自唱。
“文化站改造后更漂亮了,有空就呼朋唤友来这里拉高胡,唱唱粤曲,我们村民的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刚刚拉完一曲《帝女花》的梁伯开心地告诉记者。
每晚7点多,文化站前广场音乐悠扬,妇女群众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自2018年开始,该镇综合文化站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升级改造。如今,2000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多功能厅、影剧院、曲艺社、未成年活动室、书画展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培训等10余间功能丰富的场所,宽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来此跳舞、运动。
“报纸就贴在文化站门口,随时可以过来阅读,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设施和服务,太方便了!”杨大爷边说,边仔细地阅读贴在墙上的《湛江日报》。
课后,一批中学生在文化站阅览室挑选心仪书籍阅读。
“文化站建有图书馆,每一次可以外借两本,有我最喜欢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孙子兵法》等书,听说有1万多本书,不知我什么时候可以把这里的书看完……”就读乾塘中学的张同学开心地说,一放学就会来这里看书,书种类多、环境舒适,有党建读物、历史、文学、艺术、旅游等20余种类型读物,他最喜欢的是中国经典,目前四大名著他已全读完了。
每晚7点多,文化站前广场音乐悠扬,妇女群众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书画展览室的何伯在全神贯注地写着毛笔字,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观看,时不时还向大家解说如何握笔、运笔,写好中国毛笔字。何伯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文化站升级改造后,他每周都会来这里练字。
在文化站科普室,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小小文化站,承载大民生。白天,丰富的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精神食粮;夜晚,一场场广场舞踏出乡村的时尚节拍……如今,乾塘镇综合文化站是该村最具人气的地方,成了当地村民的“幸福乐园”。
文化站电脑阅览室便于学生线上学习。
该镇委员周智学看到村民“忙活”着自己的小爱好——看书、跳舞、练字、唱歌等,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文化站硬件、软件设施,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务群众,让其乐享‘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