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严明扶贫工作纪律,湛江市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 (9月14日《湛江日报》)
腐败是社会毒瘤,对腐败问题的态度,最关系人心向背。在众多腐败之中,又以扶贫领域的腐败最伤人心。9月14日,《湛江日报》刊登了湛江市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释放出湛江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关键时刻,越到最后时刻越是考验重重;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的压力陡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容忍”惩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显然十分必要。
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期盼有多高,扶贫领域腐败及作风问题的性质就有多恶劣。在湛江市纪委通报的6起典型问题中,有徐闻县角尾乡仕寮村委会在扶贫工作中搞“面子工程”。据今年4月22日《湛江日报》报道,“角尾乡仕寮村是省定贫困村,下辖4条自然村,总人口791户3533人,贫困户70户217人。自2016年5月开始,市供电局、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红十字会挂点帮扶仕寮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为重点,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户的增收、创收能力”,截至2019年年底,终于全部“摘帽”,经历疫情冲击,好不容易才保住了脱贫攻坚成果。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情况下,村委会居然“投入过多的省级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用于绘制村道墙体项目”,追求“面子”工程。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事关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用到该用到的地方,反而被用来搞“面子”工程,想想就深恶痛绝。
通报的典型问题中,更有麻章区湖光镇赤忏村两名村干部隐瞒实情使他人违规获取低保资金和精准扶贫资金、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委会主任殷保文优亲厚友违规将其儿子纳入危房改造项目指标、廉江市长山镇凌垌村干部虚构事实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巧立名目收取危房改造户费用、雷州市东里镇七联村委会干部套取并挪用扶贫资金。这一类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紧紧地盯扶贫资金、低保资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款项,盯着各项惠民政策,想尽办法要给自己带来“实惠”;他们紧紧盯着贫困群众“碗里的粮食”,抱着“过河湿脚”的心思,千方百计要占点便宜甚至占为己用。这些个别的“蝇贪”,一方面影响了湛江广大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形象,让老百姓寒了心;另一方面,这些看似数额不大的“蝇贪”,却令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无法落地生根,让扶贫资金无法发挥应有之功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之谓也。
扶贫领域腐败最伤人心。真扶贫、扶真贫,一定要把监督执纪挺在最前面,以“零容忍”态度惩处扶贫领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