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汇聚,赋予吴川胜景的同时,也带来一项项挑战,如何打好碧水保卫战,吴川有自己的答案。
“河长制”推行实施以来,吴川市贯彻落实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河湖管理中存在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整治,有效促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巡河治河扛起治水之责
只有责任落实到位,行动才能立竿见影。
如何落实“河长制”?吴川建立健全了市、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全市共设河长319名,其中市级河长16名,镇级河长126名,村级河长177名,竖立河长制公示牌231块,覆盖全市市级河流段14条、镇级河流段72条、村级河流段232条、水库37座。
吴川设立市镇两级河长制办公室,推动各级河长积极履职担责,认真巡河治河,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同时建立巡河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巡河志愿活动,营造了河湖管理保护人人参与、共管共治良好氛围,形成党政带头、部门联动、镇村发力、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治水工作格局。
数字见成效——今年以来,吴川各级河长巡河2844次,发现问题14件、已完成整改14件,发出督办函10次,接到湛江河长公众号、12345投诉13宗,全部处理完成。
为了全力攻坚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吴川市坚定扛起大山江、黄坡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政治责任,成立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指挥部,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强化督查督办,全力改善提升大山江、黄坡国考断面水质,确保稳定达标。今年1—7月份,黄坡和大山江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为Ⅲ类。
围剿水浮莲建立河湖长效管护机制
水面一片绿油油,但让无数人发愁,这绿油油的烦恼,就是水浮莲,长期以来困扰着吴川市大小江河。
向水浮莲宣战!今年以来,吴川组织动员市镇力量,对辖区内大小河流、灌排渠等全面开展水浮莲清理行动,清理水浮莲面积约312万平方米,有效促进河面干净整洁。
通过建立河湖长效管护机制,采取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吴川实施主要河道清理水浮莲及河道保洁项目,对全市13条市级河流水浮莲进行清理及日常保洁,项目实施期限两年。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回头看”,开展问题复核和处理,对整改不到位和新增的养殖场、建筑余泥堆放点等“四乱”点,及时进行清理拆除。
高屋建瓴,福泽江河。吴川制定实施《吴川市全面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吴川市全面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问题台账,加大整治力度,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制定实施《吴川市2019-2020年度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实施方案》,实施县管河道河流管理单位划定项目,委托技术单位对11条县管河流管理范围进行划定,目前已完成全部11条河流的划界征求意见稿;实施碧道建设项目5宗,配合省和湛江市完成省、湛江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下一步将加快吴川市碧道项目设计、建设工作。
治理水污染多方在行动
如何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
抓好涉水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吴川严把项目审批关,严禁在鉴江、袂花江、小东江等流域范围内上马有水污染项目,坚持不引进劳动密集型高污染或高耗水企业,不审批在流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工业项目。近年来共关闭涉水污染企业45家,“散乱污”企业112家。
抓好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吴川于2017年底完成了全市禁养区养殖场清拆,2019年以来,开展对袂花江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污染物外排情况的畜禽养殖场(户)依法清拆,目前已清拆养殖场(户)117家,清拆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抓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加快吴川市环保热力发电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建设,全市15个镇(街)均建成1个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备1台10吨垃圾运输压缩车,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机制。
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目前,滨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期)工程厂区完成进度80%,累计铺设配套管道29.464公里,占总长度44%;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设备正在加紧进场安装;小东江城区段(隔海河)四期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已基本建成,提升泵站已通电试运行;城区截污管网不断完善,新改造道路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建设,共铺设污水管网及雨水管网约40.4公里,实行居民污水集中收集至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完成35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723个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
推动多元共治维护水源安全
正视问题,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吴川河长办公室存在编制不匹配,人手紧张,以及配套保障未完善等现象,河长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鉴江重点流域污染问题复杂,上游来水水质较差,涉及跨市联合治理,治理难度较大;环保、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治乱梳堵、减排控源、河湖日常保洁等资金保障不够完善,河湖治理成效不够稳定。
明确问题,对症下药,吴川多元共治,深入推进“河长制”——
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按照省和湛江市的部署要求,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健全完善全市各级河长制组织体系,落实落细日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配套保障,促进河长制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巡河治河作用,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五清”行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对河湖突出问题进行攻坚整改。加快重点流域内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凝聚社会合力。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充分提高广大市民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积极开展巡河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发动乡贤、企业家参与污染防治项目的建设,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促进各项治理措施得到顺利推进实施,发挥实效。
加强河流联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与茂名各县(市、区)的沟通对接,建立完善联合治理工作机制,推动鉴江等河流开展多元共治,共同维护水源安全,守护两地碧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