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湛江日报》报道,连日来,湛江考察团先后前往重庆市及贵州省遵义市、黔东南州考察学习,共谋深化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合作新模式,干货满满。
10月9日,重庆。考察团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考察“取经”,提出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做好“铁公水空”四式联运规划,充分发挥重庆作为新通道陆端主枢纽和湛江港作为新通道重要出海口的优势,探索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体制机制,统筹推动“13+1”集疏运体系建设。
10月10日至11日,贵州。考察团赴遵义、黔东南,走进遵义现代物流新城、阁老坝货运站及湛江港参与投资建设的黔东南陆港,创造性地提出要打造“重庆—遵义—黔东南—湛江港”陆海联运物流通道,促成“山海相连”。
过去,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造就了一批陆地贸易中心城市,大航海时代崛起了一批世界级海港城市。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横空出世,“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呼之欲出。浪奔、浪流,站上时代潮头的湛江,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提速发展机遇。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提出,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9年上半年,中国与欧盟、东盟的贸易进出口增速均超过10%,与美国降速超过8%,一增一减,中国的外贸结构悄然转变。欧盟、东盟对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外贸结构,必然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走向。就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三条主要通道空间布局来看,旨在顺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带动西部地区更高质量开放,在传统的交通物流通道建设基础上,向经济产业贸易走廊融合联动转型,实现内外双向共济、陆海双侧统筹。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变数更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深刻地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乃势在必行。
湛江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是内联大西南、华南、海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湛江也是中国大西南地区通往国外的重要出海口,是中国内陆通往东南亚、非洲、中东、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进入新时代,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湛江迎来发展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于此,湛江作为连接点、支撑点的角色极为关键。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湛江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两大国家战略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作用,着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四篇文章’,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主动对接、深度融合,把握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拓展发展腹地,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深刻地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必然促成湛江与成渝经济圈乃至大西南地区的有机融合,在为以成渝为重点的西部城市群找到了一个更优的出海口的同时,也为湛江开拓经营了广阔的超级经济腹地。显然,这也是湛江积极发挥海上合作支点城市作用,创造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拓展;是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湛江贡献。在这个大格局中,湛江能否以高水平开放全方位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仅事关“一通道”之成败,更有望催生奇妙效应,让交汇于此的几大国家战略一气贯通、变化无穷。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湛江要演好关键角色,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作用,以更有担当、更有冲劲之姿态,勇立潮头、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