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湛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从明年起,由市人大代表以差额投票的方式,决定当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据10月17日《湛江晚报》)
我市《决定》推广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以倾听民意为核心来确定为百姓办什么实事,无疑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符合为政之道。
民生实事,都是与百姓民生相关的事。怎么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最有发言权。一些地方的民生工程因为不事先征集民意,遭到百姓和舆论质疑从而陷入困局。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湛江各地在办民生实事过程中让市民“点菜”,不仅使政府行为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而且也是对群众真实意愿的尊重,让群众多了一分参与感,多了一些话语权,将更有利于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进一步看,伴随自我权利的觉醒和传播手段的多元化,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且已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为此,政府不仅要善于听取民意、分析民意、顺应民意,还要建立起决策与民意互动的有机模式,并在互动中引导民意、消化民意。
显然,民生实事要造福于百姓,应该做到民众参与、民众监督,努力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民生实事无论是规划、论证、建设还是验收,都不应让民众置身事外。所以,要让民生实事得民心,就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尊重不同人群的不同利益和诉求,了解百姓真正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科学决策,激发更多智慧,让民生实事更合民心。
总之,以民意为基础办实事,值得点赞。民生实事就是一个民心问题,只有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成为“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