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吴川市兰石镇人大牵头组织、监督协调下,该镇综合执法、综合治理、农业农村、规划建设等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积极作为、主动调解,推动六庄村与博崖村的边界竹根窿土地纠纷问题达成和解。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
在今年7月份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博崖村群众向人大代表提出,要求解决两村土地纠纷的问题。
据群众反映,竹根窿的鱼塘及附近用地原由六庄村委会承包给租户,到期后,六庄村委会计划通过镇政府“三资”平台进行公开招标。在与博崖村委会核对边界时发生争议,博崖村委会对该次公标的土地提出异议。
兰石镇人大高度重视,主动担当,认真听取群众关于此次土地纠纷的意见和建议,并详细做好记录。据了解,该土地是六庄村委会在博崖村委会境内的一块“飞地”,由于边界址模糊,双方由此产生了土地纠纷问题。
土地纠纷问题产生以来,兰石自然资源所就该土地权属争议提出处理建议,但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土地纠纷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为防止纠纷扩大化,镇人大建议相关部门,暂停竹根窿鱼塘和附近用地在“三资”平台的招标。
广泛发动建言献策
为维护两村的和谐稳定,兰石镇人大积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成立调解小组,组长由镇人大主席薛劲松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张思明、镇党委委员吴建雄担任,成员由镇综合执法、综合治理、农业农村、规划建设、国土、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博崖、六庄两村人大代表组成。薛劲松要求,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找准问题“切入点”;要主动作为,改善工作方法,弄清问题“关键点”;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聚焦问题“突破点”。
为有效解决争议问题,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工作,和群众进行交流,倾听和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7月17日和9月23日,薛劲松带领调解小组深入现场进行调解,在听取博崖、六庄村的汇报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人大代表分别对双方争议问题进行梳理,并就对了解到情况进行说明。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现场调解,问题逐渐出现转机。
在走访村选民群众及现场调解后,调解小组及时汇总资料,召开研判会。会议指出,一要确定土地的归属,双方必须提出客观真实的依据;二要稳定双方的情绪,保证调解工作顺利进行;三要注重调解的方法,从情、理、法等方面做好两村的思想解释工作。各人大代表表示,将继续密切联系两村干部群众,及时将他们的意见建议向调解小组反映。
聚焦问题解决纠纷
8月12日,在做了充分准备工作后,镇人大在中心联络站召开两村土地纠纷调解会。博崖村、六庄村人大代表、镇相关部门参与会议,做好矛盾双方思想工作。双方代表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意见初步达成一致。
10月16日,两村代表都为了兰石镇辖区的发展稳定大局着想,双方都愿意作出让步。根据双方代表提出的依据,在人大代表的见证下,博崖村、六庄村负责人意见达成一致,土地纠纷问题得到完善解决。
该次农村土地纠纷的圆满解决,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村庄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在群众心中的权威性、公信力。下一步,兰石镇人大将继续探索人大代表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调解作用,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的台阶。